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从刘德华开始的一切

从刘德华开始的一切

更新日期: 2024-12-29

1967年,六岁的刘德华一家离开香港大埔乡下祖屋,搬到城里一个叫作“钻石山”的贫民区居住。那里本是一片木屋,常发生火灾,华仔家也未能幸免,后来住进了临时搭建的石头房中。

华仔的少年岁月,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38年后,成为超级巨星的他,投资了一位内地年轻导演的电影,起初,剧本即名为《大钻石》

当华仔看到剧本的那一刻,或会想起在“钻石山”生活的岁月。很难说,这种冥冥中的巧合,会不会成为他投资这位年轻导演的驱动力。

2006年6月,根据《大钻石》拍摄的电影上映,成片名为《疯狂的石头》,那个年轻导演,就是宁浩。

500万的成本,仅内地就斩获接近3000万票房,六倍的投资收益,使得宁浩一举成名。

不过,十多年来,“伯乐”刘德华始终没有在宁浩电影里出演过,这让很多影迷引为憾事。但2023年,这一缺憾得以填补——两人首度台前携手推出电影《红毯先生》,起初定档11月17日上画,后改为2024年大年初一。这部电影,或可见证昔日那段“峥嵘岁月”。

有感于当年的知遇之恩,宁浩也饮水思源,《疯狂的石头》上映十年后,做了一个叫作“坏猴子72变”的新导演培养计划,推出了《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以及《孤注一掷》导演申奥等人。事实上,宁浩也提携过《流浪地球》的郭帆。

将近20年来,以宁浩、郭帆、文牧野为标杆的内地三代影人“传帮带”,撑起中国影坛的半壁江山,熠熠生辉。

这一切的缘起,就在于刘德华。

当然,“钻石山”里的少年,之所以能成为刘天王,也是被香港影坛前辈们“传帮带”出来的。

图片

|香港影坛的“传帮带”

香港影坛,历来有“传帮带”的规矩,不过这更多是对于幕后人员来说,比如导演、副导演、摄影、武行之类,都有相对明确的师承关系,特别是那些由很低职位,一路“上位”的电影人更是如此。比如,杜琪峰。

杜sir于1972年刚入行时,是在TVB当信差,之后考入演员训练班,开始跑龙套。不过,他很快感觉自己在演员方面不会有大的发展,于是改弦更张,毕业后转做幕后,师从王晶父亲王天林,从助理导演做起,直到成为97后香港最有代表性的电影人之一。

而杜琪峰自己的徒弟,除了银河映像的那班人之外,还有三年前去世的陈木胜导演,从1983年起成为杜琪峰的助理导演,并在1990年拍摄处女作《天若有情》,杜琪峰监制,主演正是刘德华。

刘德华和杜琪峰其实早在TVB时代就有合作,比如那部1984版的《鹿鼎记》,他在剧中扮演康熙,而杜琪峰当时是编导之一。杜导成立银河映像后,除了拍个人导演风格明显的作品外,也拍商业类型电影,“御用男主角”就是刘德华。华仔除了经常主演杜氏爱情喜剧,也凭借《暗战》这样的类型化作品,得到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香港金像奖影帝的奖杯。

图片

尽管杜琪峰称不上是刘德华的恩师,也大可以说是彼此提携、相互成就的关系。同样,王晶和向华强,对于刘德华而言,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初,刘德华除了在幕前当演员之外,也在幕后当电影公司老板,开始了自己的“导演养成计划”。

1991年,刘德华在中国台湾片商蔡松林的支持下,成立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天幕”,主要团队都不是初出茅庐的等闲之辈——包括1982年《靓妹仔》的导演黎大炜,1982版《奇门遁甲》的制片陈佩华,还有刘镇伟、元奎这对“文武”好搭档,以及陈嘉上“仝人制作社”这样的“外援”。

但天幕公司除了创业作《九一神雕侠侣》较为叫好叫座外,接下来不管是拍古装武侠、当代喜剧,还是闷骚文艺、民国风云题材,在票房方面都不理想。四年后的1995年,天幕公司就草草抵偿给蔡老板,刘老板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其实回顾这一阶段的天幕公司,刘德华在理念与口味上有点另类,甚至是太过超前,就好比刘老板自己选用的女演员,长相一般都是刘锦玲(97版《天龙八部》阿朱的扮演者)、徐濠萦(陈奕迅太太)那款的,不够大众标准。

天幕时期,两部“神雕”电影(《九一神雕侠侣》及《九二神雕侠侣之痴心长剑》)完全架空了时代和“原著”,倒是和杜琪峰1993年的两部《东方三侠》《现代豪侠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刘镇伟化名刘宇鸣执导的那部《天长地久》,据说剧本原来是替好哥们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所写,没用上,浪费太可惜,就重新整合一下,拍成了《天》,甚至可以说是《阿飞正传》的正宗续集。刘镇伟在片中也放弃了天马行空的喜剧风格,反而沉溺于闷骚与痴情之中。

这一切,只能说,刘德华老板对于手下资深“员工”非常信任,甚至到了放纵的地步。

不过,刘老板的公司里,并不是只有刘镇伟在利用“下脚料”进行再创作,还有一位老兄使用公司里的废旧胶片,以及当时的素人演员,就拍出了一部极小成本的惊世之作,那便是陈果的《香港制造》。这部小成本制作,在1998年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最佳电影、导演、新人演员三项大奖。对刘老板来说,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香港制造》在金像奖大放异彩的那年,刘老板和陈导演又合作了《去年烟花特别多》,陈果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特色与节奏的把握,再次得到了业界与观众的肯定。

刘德华的老板之路,可谓一波三折。1999年他又得到中建电讯麦绍棠(麦浚龙父亲)的注资,重组天幕,接连拍摄了《阿虎》《爱君如梦》《全职杀手》等片。《全职杀手》是天幕与银河映像合作的电影,改编彭浩翔1997年创作的同名小说,还曾被改编成广播剧,反响不俗。电影版在香港本地取得了两千多万的票房,但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

更糟心的是,“攘外”不成,“安内”也成了泡影,刘老板和麦绍棠接下来理念不合,“感情”破裂,更是对簿公堂,一时间闹到不可收拾。麦老板甚至要求法院下令禁止刘德华主演《无间道》……最后虽然是庭外和解,但天幕公司的“续集”,至此也就没了下文。

图片

|疯狂的“亚洲新星导”

今年9月25日,在华为发布会上,刘德华提及“非凡大师”时,举了两个人为例,除了歌坛前辈林子祥外,在电影方面,他提到的是导演许鞍华。

1982年许导演筹备《投奔怒海》时,原定的男二号周润发担心失去中国台湾市场,于是推荐了当时在电影方面刚刚起步的刘德华——上一年才出演电影处女作《彩云曲》。最终因为在《投奔怒海》中的演出,刘德华得到了金像奖最佳新人的提名。

将近三十年后,许鞍华导演筹拍《桃姐》时遇到资金困难,刘德华站了出来,帮助融资,他还成为《桃姐》的第三出品方,更是自降片酬主演。

这份“涌泉相报”,最终以“大团圆”结局,不仅让从1985年就开始在《法外(内)情》三部曲里扮演华仔妈咪的叶德娴,得到了威尼斯影后等一系列奖项,而许鞍华和刘德华自己也因《桃姐》包揽金像(马)奖的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可说是福报连绵,善莫大焉。

图片

资助许鞍华多少是出于彼此的友谊,但刘德华从21世纪初,就每年拿出2000万投资新人导演——甚至不考虑回报。

这就是他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

在天幕公司失败后,刘德华没有放弃,当老板和拍电影一样,瘾都是很大的,刘老板就好这一口,即便屡败屡战,依然矢志不渝。很快,在2002年,也就是《无间道》上映的那一年,他又成立了“映艺娱乐”,全力打造一个名为“亚洲新星导”的电影拍摄计划,一开始就投资2500万港币,据说基本都来自于刘老板之前三部电影的片酬。

“亚洲新星导”首期挑选六位来自中国两岸三地、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新晋导演,各拍一部创意鲜明的电影。

鉴于之前的投资“教训”,刘老板决定给予新导演较大的空间,不会在题材和选角上干涉太多。映艺娱乐对这些新导演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拍出来的,得是剧情片,不能太过沉闷。刘老板应该是希望用这样的宽松方式,培养出另一个“陈果”,另一部“亚洲制造”来。

刘德华的良苦用心,到底没有被辜负,第一期“亚洲新星导”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宁浩导演,凭借《疯狂的石头》最终拿下两千五百多万的票房,更是在内地掀起一股小成本类型片的热潮,从而可说是改变了电影界的生态。

宁浩早年是拍文艺片的,比如《香火》《绿草地》,走电影节路线,而经过“亚洲新星导”的“洗礼”之后,便一路“疯狂”下去,在商业类型片的“金光大道”上狂奔,可能只有在《无人区》中,才重温了一些早年的文艺情怀。

图片

| 宁浩不是一个人在“疯狂”

宁浩心目中的英雄,是孙悟空。在《十三邀》中,他跟许知远说,每个人都像孙悟空,走过了被规范的过程。

2019年,宁浩推出《疯狂的外星人》,片中的外星人,明显化用了孙悟空的形象;而宁浩早在2012年成立的影业品牌,就取名为“坏猴子”,公司门口,放着一尊王瑞琳雕刻的斗战胜佛——可见他对于这一经典人物的偏爱。

公司创建四年后,宁浩又发起一个选拔新导演的“坏猴子72变”计划——他试图让“被规范的过程”能够加速。首期签约十三位新导演,并不断推出电影作品,比如路阳的《绣春刀》系列,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温仕培的《热带往事》,申奥的《受益人》等片。这些导演新作,都在内地电影界掀起一个个舆论热潮,与不俗的票房表现。

不管宁浩是自己导演还是监制的作品,大多都倾向于现实主义,而且在善良的本质中,往往透着一股子“坏”劲儿,毕竟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据说,早年宁浩父亲希望儿子跟自己一起经商,但他没有子承父业,而是考了电影学院,当上了导演。后来,功成名就的他,偶尔会戴一条大粗金项链,暗示自己原本可能过的另一种人生。但,这也不妨看作是他对于电影属性与人文价值的一份态度。

2019年春节档,软科幻喜剧片《疯狂的外星人》和硬科幻的《流浪地球》打对台,事先大家都看好前者,毕竟是宁浩疯狂系列的延续,还有黄渤和沈腾主演,而且原始故事创意同样来自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这样的优势,原本是《流浪地球》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最后,结果却是“反转”的:

流浪地球》以20亿左右的票房成为春节档冠军,比屈居亚军的《疯狂的外星人》多了接近5亿,而且,《流浪地球》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高于《外星人》。

不过,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本就和宁浩密不可分。

很多影迷都记忆深刻的是——《流浪地球》片尾打出了一行字幕“鸣谢刘德华先生”,为什么?

事实上,《流浪地球》这一项目最初先送到了宁浩的手上,但他自认是现实主义范儿的,对特效大片并不太感冒——拍《疯狂的外星人》就让他身心俱疲。因而,宁浩主动让贤,推荐郭帆执导此片,并且,在制作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帮助。

这样一个无心插柳的“让贤”举动,使得郭帆成为国内科幻电影领域的执牛耳者,完成了内地影坛“传帮带”的佳话。

而宁浩之所以在内地电影界有这样的话语及地位,可以说都是拜刘德华所赐,于是饮水思源,才有了片尾的鸣谢字幕。也正因为有这个鸣谢的铺垫,刘德华出演第二部,也就顺理成章了。

图片

或许,又是巧合,在《流浪地球》中,有句台词——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从刘德华儿时住过的“钻石山”,到宁浩赖以成名的“大钻石”,再到郭帆燃起的“希望”之光,成为中国影坛乃至整个社会的绝佳隐喻。这正是“小破球”的精神内核,其实也是影坛之火熊熊燃烧的底色。

郭帆也不是一个人在“流浪”,他不但是传说中的“化缘大师”(在电影制作上,得到了宁浩、吴京等人“加持”),还把这一份善缘继续传递下去——2016年监制了饶晓志的《你好,疯子》,客串了饶晓志2021年《人潮汹涌》(主演正是刘德华,《流浪地球》中的宇航服是该片重要道具);而且,2022年国庆档黑马《万里归途》原本就是郭帆的项目,团队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之后郭导觉得还是饶导更适合这个项目,于是和宁浩一样主动“让贤”,把执导此片的机会,像接力棒一般交到了饶晓志手中。而饶晓志也不负所托,最终《万里归途》收获了近16亿的票房。

此后,郭帆又监制了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让这部原本默默无闻的低成本小制作,成为了很多科幻影迷的心头好——而90后导演孔大山也凭借郭帆的加持,一跃飞升。

如今,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都很长,不确定因素太多,从筹备到上映往往得经过好几年,不像早年香港常是以月,甚至天作为单位。所以一位内地导演拍出代表作之后,除了筹备下一部作品之外,能利用好有效的资源,广结善缘,给别人做监制,提携新人,也是善莫大焉的做法。

宁浩如此,郭帆如此,未来,文牧野、饶晓志也同样会如此——像饶晓志就监制了在2023年上海电影节上初试啼声的王子川导演的《漫漫长日》,“传帮带”一直在延续。

图片

|继续“疯狂”下去

从许鞍华、杜琪峰到刘德华,再到宁浩、郭帆、文牧野、饶晓志、孔大山等导演,从香港的“新浪潮”,至“亚洲新星导”,再延续到“坏猴子72变”……

世代传承的齿轮,仍在持续转动。

10月19日,在成都举办的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上,郭帆官宣“流浪地球短片集”计划,集合14位新导演,拍摄科幻类短片;其中,包括跨界转型的《流浪地球2》视效总监徐建,以及曾供职于电影频道《世界电影之旅》多年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系深造的沈婳等新锐导演。

除此之外,郭帆还作为“号召人”,推出“科幻电影训练营小苔藓工程 第一期”公益项目,让有志于科幻电影写作的新人能够有一个受教的机会。

毋庸置疑,这些,都是传承的延伸。而在一系列举措中,或许会诞生未来的华语电影大导演。

18年来,自从刘德华资助宁浩开始,一路的传承与扶持,共同见证华语电影的源远流长与情深义重;一个个被帮扶的导演群,又占据了内地影坛半壁江山。

而这一切的情感交融,终将汇聚到2024大年初一的《红毯先生》这部电影中。

图片

这回,宁浩和刘德华终于首度全方位地合作了一把,片中刘老板演的就是“自己”,一个来内地演农村题材香港超级明星。

早年拍《天若有情》时,杜琪峰曾批评刘德华的偶像包袱过重。后来,刘德华还真在内地演了一个农民,那便是2015年的《失孤》,和陈可辛的《亲爱的》一样,也是部关于寻找被拐儿子的电影。

从《红毯先生》预告片中,可看出诸多自嘲、戏仿、揶揄。不过,也不局限于调侃幕前幕后的刘老板自己,而是呈现了整个中国电影界的光怪陆离,毕竟这些年发展过程中有太多可歌可泣、可笑可气的事件与现象。

刘德华和宁浩,既是时代见证者,也是时代的记录者——他们拍摄这一主题,自然有十足话语权与表现力。

而他们之间碰撞的火花,从2005年就开始闪烁了,这,才是最耀目的光芒。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