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密室+直播,这种恐怖片什么货色?

密室+直播,这种恐怖片什么货色?

更新日期: 2025-01-02

伪记录是一种拍摄方式,也是一种风格,但是拍的多了之后也就不新鲜了。作为观众,看过了很多伪记录风格的电影之后,对于这种拍摄方式自然也就有了抗体,因此,谁能使用这种拍摄方式继续创新才是王道,然而很多创作者们也仅仅局限用用一种新式的工具来做一些陈旧不堪的事情,最终,我们看到的影片看上去仿佛像那么回事,实际上却很遗憾。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死亡直播》讲述的就是用伪记录的方式来说的一个故事。一个行为不端的网红最喜欢的就是博人眼球,恶意炒作,而这个网红最终因为自己的恶意炒作而被平台封禁。但是解封后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反倒是更加剧了自己的这种博人眼球的行为。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闹鬼的小屋给大家做直播,结果很自然的将自己搭了进去,在赔上了直播流量的同时,也搭上了身家性命。



《死亡直播》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作死主播的作死过程。如果非要给这个过程加一个定语,那么伪记录就很合适了。



还是跟上文说的一样,伪记录是一种方式,对于任何的电影来说,工具往往起不到主要的作用,而真正的作用是内容,如果没有内容的话,工具再好那也只是工具,我们需要用伪记录的方式来丰富恐怖片的工具箱,但是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伪记录这种方式上,这肯定不是恐怖片所需要发展的方向。恐怖片需要什么?首先是概念。



伪记录方式的恐怖片之前有过韩国的《昆池岩》当然,这也不算是将伪记录风格运用的活灵活现的影片了,不过那部电影的看点在于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的代入感是非常强的。因此,在借用伪记录这种形式来拍摄恐怖片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恰恰是很强的代入感,这种代入感一下子就能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出来,因而给电影本身增色。



如果没有这种代入感,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效果,甚至有的观众会将恐怖片当作是喜剧片,这也能解释了很多恐怖片为何会有喜剧效应,原因就在于创作者们没有办法给观众一种直接的代入感。衡量一下本片,恰恰是后者。



本片从始至终都有一种与观众割裂的成分在里面,我们似乎找不到任何痕迹来一秒入戏,创作者给出来的这个网红主播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将观众们带入到自己的“直播”当中,反倒是他不断的在告诫观众,这是电影,你们不过是在荧幕前看我再给我的粉丝在荧幕前表演罢了。



这就等于说是已经人为的造成了两层割裂,网红的粉丝在网红手中的荧幕前看他表演,而我们是看他们表演的观众,这样以来,观众们自然没有办法将自己带入到电影当中,因而这种代入感一开始就被破坏了,网红不断地用手中的屏幕告诉给观众,你不是他的粉丝,你不过是屏幕前的观众,角色在破坏这种代入感,本片自然也就不可怕了。



当一部恐怖电影没有办法用恐怖来作为自己的核心的时候,搞一点喜剧也是无可厚非的,本片代入的就是一种喜剧化的场景,然而因为角色的表演痕迹太重,以至于这种喜剧化的场景也会被很简单的破坏殆尽,这是恐怖片的大忌,但对于本片的创作者来说却做的不亦乐乎,这实在是让观众们想不通的,明明很不错的工具,最终却做成了一个奇葩。



为什么表演痕迹很重呢?原因就在于本片的角色定位本身就是一个恶搞为主的网红,他去鬼屋探险一开始就是以恶搞为核心的,他并没有对于这个鬼屋有太多的了解,也没有任何带有一种探险的成分去展开,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大众,一种为了涨粉等等的目的去探险,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种虚假的恐惧,因为一开始的工作没有做好,观众们自然而然的感觉不到任何恐怖的成分,这是本片失败的诱因。



而主角大大咧咧一惊一乍的性格也是非常的出戏的,即使是危急关头也愿意将自己的生命放在一边而继续关注自己粉丝,这是一种谁也理解不了的“恐惧”,这是恐惧吗?这或许不是恐惧,这或许不过是一种炒作方式罢了。



一部优秀的恐怖片,一部以伪记录方式为工具的恐怖片,至少要让观众们有一种代入感,这种代入感更多的能增加恐怖片的氛围,如果没有了这种感觉,那么再做多少弥补的工作都是无济于事的。本片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伪记录这个工具,本片该会糟糕到什么地步?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