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举报芭比下架,这次他真的破防了

举报芭比下架,这次他真的破防了

更新日期: 2024-12-31

不知道大家周末过得咋样,反正她姐这个周末嘛——

完全徜徉在盛大的粉红色海洋泡泡里,梦幻,快乐,狂喜。

因为线上线下目之所及、友邻们奔走相告,全都在推荐一部叫《芭比》的院线电影。

图片

如果你还没听说过,未来许多社交话题你可能就要跟不上咯,赶紧补课!

这部片引发了全网完全两极的评价:

一方面许多男孩女孩穿着粉红套装盛装出席各大影院,就像这个夏日最糖果最梦幻的嘉年华。

图片

《芭比》首映

然而在狂欢的暗面,有部分网友则完全另一番光景,他们深感受伤,刷低分,搞抵制。

图片

有人直接在影院上演跟剧情里一模一样的「有毒男子气概」名场面……

图片

有网友辣评:“花2D的钱看了4D的电影!”

爱之深,恨之切,究竟《芭比》为什么有这般魔力?

1、芭比风暴,世纪对决

《芭比》可以说是本世纪最划时代的电影之一了。

目前刚上映一周,已经在各个国家票房大爆破纪录。

图片

北美首周末票房狂收1.62亿美元轻松空降冠军,北美影史女导演最高首周票房纪录,超越《神奇女侠》。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一直坚持创作女性主义作品,前作《弗兰西斯·哈》《伯德小姐》《小妇人》都有很不错的女性表达,这一回直接影史留名不在话下。

《芭比》的海外宣发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盛大:

主演玛格特·罗比带着几十套精美华服在全世界进行真人芭比巡回时装秀。

伦敦知名景点伦敦眼、OXO塔、金丝雀码头、特拉法尔加广场、南岸等地通体变粉造势...

主创团队集体去韩国脸蛋比心,

Airbnb推出实体可入住的芭比梦幻小屋,

伦敦地铁站直接更名「芭比肯」一天,

澳洲快餐Grill'd推出联名「芭比梦幻汉堡」,

Google专属界面尤其blingbling,

芭比主题公交车、航班已就位,连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都出现「芭比梦幻车站」检票口...

《芭比》在全世界燃起的火轰轰烈烈,内地上映第一天排片却仅仅0.7%,惨谈到令人发指,要知道豆瓣开分4.5的烂片《超能一家人》排片都到了49.2%。

图片

没关系,零宣发,零排片,拦不住嗷嗷待哺的观众、口口相传的口碑。

没有宣发咱们自己做,没有排片观众自己打上去...

图片

虽然有的小城市排片才一场,有的想当然地排在了儿童配音厅。

不过《芭比》上座率到了惊人的70%,现在每天排片以1%的增速稳步上升,周一已到10%左右。

猫眼预测票房从惨兮兮的9000万,短短几小时升至2.2亿,再到了3.13亿元。

豆瓣开分8.8,一度冲到8.9,现在20多万人打分稳定在8.6的高分。

评论区的盛赞快要溢出屏幕——

献给全体女性的赞歌

每一个顺直男笑话都让人狂拍大腿

真正的平权电影,明年奥斯卡板上钉钉

Make 粉色 great again.

Pink is the new black(芭比粉成为新潮流)

给父权制世界一点小小的冒犯和大大的芭比震撼

...

图片

还没看《芭比》的朋友快穿上粉装,come on Barbie,let'ss go party!

2、全世界「破防男孩」联合起来

《芭比》的剧情其实很简单,甚至很欢乐。

开篇便把观众带到了一个真人等身的芭比梦幻庄园。

这里浪漫中带着荒诞,童话里透着塑料,各式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都过着幸福百分百的完美生活。直到某一天,一个念头突然钻进芭比的脑子里——

芭比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

然后她的双脚不再是完美的高跟鞋形(Barbie feet),脚掌竟然落地了!接着她开始出现橘皮,一连串不完美不断发生。

图片

芭比为了重新找回宁静的生活,她被迫去到真实世界找寻答案。

刚进入现实世界第一分钟,便被一群粗俗的建筑工人大开黄色笑话,芭比一脸无辜地表示:“我没有vagina,他(指着肯)也没有penis。”

错位笑话就此开始。

在真实世界,芭比遇到了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的目光、小女孩们对芭比娃娃的厌恶、话语权和领导高层全被男性掌控……这是一个父权制进化得更狡猾更隐蔽的世界。

与此同时肯在现实世界只发现一个道理——父权制,让女人服从男人的伟大制度,肯决定用父权制改造芭比乐园,变成男人的AV梦乡。

这时你会看到无数个肯活灵活现地表演:「方头明油腻撩妹现场」「男性说教大舞台」「性化女性大奖赛」「雄竞比武大擂台」……把父权制是个草台班子从头到脚讽刺个透。

如果说电影中有“冒犯”的部分,那也仅仅是把两个性别的模式互换展示了一下,而就是这样的“小情节”,却让全世界太多男孩破了防。

比如在韩国,英文海报上宣传词是“Barbie is everything, He's just Ken”(芭比是全部,而他只是肯而已)。

结果到了韩国宣传词全部去掉,只剩下芭比和肯两个名字。

《芭比》在韩国的评价极端两极,总平均分8.78,但是女性打出9.43的超高分,男性观众则均分6分,勉强及格。

图片

韩国男性在评分网站的差评,看着有些似曾相识:

就因为你们是女人就想拥有权力?

哈哈,你又不是玛格特·罗比

芭比打扮自己还不是为了取悦男性

...

图片

许多欧美男性在推上诟病玛格特·罗比是5分女,仿佛这辈子没见过真实女性、也从未照过镜子一样。

美国右翼知名头子Ben Shapiro录了43分钟的视频狂骂电影是“女权癌”“仇男垃圾”。

而《芭比》本身只有114分钟而已,看来真是气得不轻。

基督教牧师呼吁对这部“充满了跨性别和同性恋的电影”进行驱魔。

最近一次传教会上表示:“要以上帝的名义阻止芭比!”

男性影评人则用词更加体面。

只不过同样无法掩盖没看懂内核就输出的傲慢与无知。

国内电影大佬同样影评翻车,不假思索地骂之为“莫名其妙、匪夷所思”。

图片

真正的乐趣还得去影院亲自感受,你会看到许多男性花样百出的跳脚名场面,我愿称之为「肯之瞬间」。

有中途提前离场的,

有恶狠狠地警告女友下不为例的,

有爸爸带着女儿得意洋洋地进场,沉默不语地离开的……

还有从头到尾爹爹不休的男孩,一直给女孩讲解《2001太空漫游》、存在主义、民有民治民享...

与这相比,忍不住非要科普扎导版正义联盟显得情有可原。

豆瓣上刷差评就像车轱辘话一样,无能狂怒,骂都骂不出新花样来。

因为《芭比》在国内的宣发全靠自来水人传人,于是也有孙吧男孩召集兄弟们投诉这部电影下架。

图片

有网友总结出「直抒胸臆型」「知识渊博型」「我最懂女型」「大词影评型」,

几款魅力男性供对号入座。

图片

还是友邻一语惊醒梦中人:

谁说《芭比》没有彩蛋,网上破防男性魅力发言不就是最好看的彩蛋吗?

3、芭比娃娃的前世今生

一部电影能引发这样的粉红核爆,它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那就浅浅科普一下芭比娃娃这个曾经家喻户晓、如今早已失落的顶流玩偶吧。

图片

现在芭比早已被有着进步思想、平权意识的女性打入冷宫。

原因我可以罗列一大串:

芭比、粉色、高跟鞋是性别刻板印象的集大成;

芭比有着人类之不可能的魔鬼身材,给无数女孩带来终其一生的容貌焦虑;

能从事任何职业甚至当女总统的芭比似乎在嘲笑现实中的女孩还不够努力……

总之,说一个女孩“宛如芭比”约等于骂人,因为芭比就是厌女代表,只要芭比玩偶持续生产,便能一举把女性主义事业干倒退50年。

第一款经典芭比

但其实一个无人知晓的冷知识是,一开始创造出芭比是具有非常进步非常先锋的意义的。

芭比一度是女权领军人。

那是在1950年代,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第二波女性主义思潮还在萌芽期。

本只是个普通秘书的露丝,取得丈夫支持创立了美泰玩具公司,创造了芭比娃娃,这一举动公然挑战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

图片

芭比娃娃的设计初衷——

只因露丝发现儿子的玩具丰富多彩,而女儿芭芭拉的玩具只有婴儿玩偶,让女孩从小就学做家庭主妇。

图片

露丝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活在一个“只能想象自己长大后成为母亲”的环境里。

她希望创造一个能反映女性工作和自主能力的玩具。

“我对芭比的全部理念是,通过这个娃娃,小女孩可以成为她想成为的任何人。芭比始终代表一个事实——女性拥有选择权。”

当时美泰公司除了露丝之外清一色的男性高层,集体反对她的想法,但露丝决意放手一搏,甚至创造性地绕过不喜欢芭比的零售商,以成本价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玩偶。

事实证明露丝是正确的,小女孩们渴望拥有律师芭比、演员芭比、科学家芭比、医生芭比……芭比娃娃一经面世便获得巨大的成功。

图片

很快「芭比粉丝俱乐部」单在美国就发展了150万会员,芭比有个秘书每周要回两万封粉丝来信。

那时大量粉丝来信强烈要求芭比嫁给她的稳定男友肯并生一个宝宝,但露丝顶住压力拒绝了这一请求,因为她不想传递给年轻女孩“女人的目标就是结婚和当妈”的旧观念。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芭比还是个进步丁克女性。

图片

芭比的官方定位是“一位不做家务粗活的单身职业女性”,接下来还出现了空姐芭比、飞行员芭比、宇航员芭比、消防员芭比、古生物学家芭比,甚至有次竞选了女总统……

疫情期间还有医生芭比、疫苗科研员芭比。

图片

2000年后环球还出品了一系列「芭比大电影」,童年看的时候不以为意,现在回看,也太感人了吧,妥妥女性自我救赎的icon。

图片

《芭比之真假公主》没有嫁男人,真假公主携手除反派

迪士尼世界里,公主的幸福承诺永远指向一个完美的王子。

而大女主芭比则完全不是恋爱脑,肯的存在感极低,几乎只是装点,芭比永远靠自己解决难题,她不是等待被拯救的羔羊,而是最有行动力的女英雄。

图片

《芭比公主三剑客》拒绝了王子,与女性朋友们走天涯

怀旧总带着美好的滤镜,当然芭比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

譬如芭比人物过于完美、身材过于理想,主要是中产白人女性形象,人物形象过于刻板,不够多元。

研究证明芭比完美形象的不良影响也是深远的:美国心理学会报告显示,5-8岁接触芭比的女孩比同龄人身体自尊感更低,更渴望拥有纤瘦的身材。

以及儿童更偏好肤色偏白的芭比娃娃,这让黑人儿童更难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图片

芭比争议

美泰公司有过不少翻车产品,譬如怀孕芭比、减肥芭比、学不好数学芭比……

可见“Barbie is everything”“girl can do anything”的口号太过深入人心。

而这,又成为芭比过时的症结。

图片

4、芭比从「玩偶之家」觉醒

虽然美泰公司致力于把芭比塑造成女权主义者,但新世代的女性俨然是不买账的。

网友辣评:

“谁会相信一个永远有钱、永远全妆、永远零号身材、拥有无限职业可能的顺直女(并且她还不会开口说话)是女权主义者呢?”

芭比无法说服任何人,她是一个商品符号,又成了小女孩投射焦虑的魔镜。

而这正是2023年重新拍《芭比》的意义,反叛这个商品符号本身。

图片

毕竟女性主义到了后现代,我们对抗的早已不是过去的家庭父权制——女性的终极理想乃嫁一良君、生儿育女的幸福家庭样板间。

现在女性主义对抗的,一个是消费社会赋予的虚假繁荣,另一个是新自由主义下“you can have it all”的完美女性幻象。

正如《芭比》里的金句:

“我们当然还在践行父权制,只是伪装得更隐蔽了而已。”

如今女性主义成为一种更时髦的标语,一个装饰挂件,贴上它就可以大赚一笔,消费它就是更进步的人。

当女性主义都可以打包售卖的时候,谁曾想商品背后手握权力的高层依然是男性。

消费力无疑赋予了女性一些话语权,但它就像芭比娃娃一样太轻易获得、太梦幻以至于充斥着塑料感,这是父权制发展到今天与资本主义深度嵌套的新形态。

图片

制造女权商品背后的男性高层

谢丽尔·桑德伯格写过一本《向前一步》(Lean In),曾经的女性圣经,后被反复批评。

这正是完美女性幻象的写照。

图片

“you can have it all”“girl can do anything”这样的口号好像在说“你可以拥有一切只要足够努力”。

潜台词却是“你成为失败者完全是个人的原因”。

图片

图片

女喜剧演员嘲讽“完美女性幻象“

这忽略了无数个女性真实存在的系统性困境。

图片

上野千鹤子演讲

所以新世代芭比的故事,确实是个娜拉出走的故事,只不过逃离的玩偶之家不是传统家庭,而正是完美芭比这个概念和商品本身。

从玩偶觉醒为人。

芭比最终拒绝做一个完美女性符号,拒绝当一个塑料商品,她选择变拥有一个会老去的肉体,一个平凡的人类,一个真正的女性。

图片

一开始芭比在进入现实世界被建筑工人性骚扰,她无知无畏地说“我没有vagina”开始,荒诞的错位和讽刺的笑料不断升级。

最终她成为拥有子宫要去看妇科医生的芭芭拉,拥抱了子宫和阴道赋予的女性肉身体验,愉悦、孕育、伤痛以及女性共享的生命经验,电影落幕。

我在想《芭比》确实是非常温和的电影——

肯的理想世界要女人全部服务于男人,而芭比的理想国度,女性是自由的,男性也可以勇敢探索自我,只是男性没有那么重要而已。

图片

然而《芭比》又是意义重大的。

它让我们重新爱上了粉色,这个曾经被认为最女性刻板的颜色,我们曾经厌恶粉色正如厌恶女性身份的自己。

今天男孩女孩们都快活地肆意地铺张地穿上粉色,正如我们都在重新接受自我身上的女性气质。

图片

还有女性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自己的盛会,那种像世界杯、电竞赛男性举杯共谱兄弟情的公共场域,而《芭比》影院做到了,一场女性的公共的嘉年华。

图片

就这,如此温柔的狂欢,还是有男性抵制、破防,要求下架。

女性已经在不断重新定义芭比的过程中去到了第五层,有的男性还停在第一层,靠攻击女性寻求安全感。

他们放佛还没认清女性早已不是任人摆布的提线娃娃,我们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我们一直在进步。

芭比已经戳破了父权制的洗脑包,这场梦境,就让男人们自己玩下去吧。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