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转腚”式复仇?刀郎的娱圈恩怨

“转腚”式复仇?刀郎的娱圈恩怨

更新日期: 2025-01-03

一、

“西域歌王”刀郎重出江湖,一首《罗刹海市》如同一万把小刀,刀刀见血,彻底杀疯了!

歌词里“驴”“鸡”啊,“未曾开言先转腚”啊,“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等等,都让网友们产生了很多联想,仿佛是在指桑骂槐。

还有网友进行了神级解读,认为刀郎这是在借用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故事,改编新歌,痛快淋漓地报了当年歌坛某些人对他的一箭之仇。

更有网友打出神评论:“坤无言,峰无语,那无声,松无影……”

借着刀郎的东风,万小刀把蒲松龄的神作《罗刹海市》拜读了一番,字字珠玑,意味深长,读来顿感神清气爽,又感慨万千!

这里万小刀班门弄斧,简单介绍一下蒲松龄笔下的《罗刹海市》故事:

中国的帅哥马骥,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不仅长得玉树临风,还能歌善舞,才华横溢,在当地很有名头。父亲年老,马骥子承父业外出经商,往西二万六千里去了罗刹国。

这个国家很奇葩,人们一看到帅哥马骥就像看到妖怪一样,吓得纷纷逃窜,群哗而走。原来此国以丑为美,不重文章才华,却只看形貌,且不丑到惊天地泣鬼神,就没法居高位、得富贵。

马骥鸡鸣而兴,专门骑驴去该国都城参观,发现那个“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的怪物,竟然因为丑到这般地步而当了相国,朝中官员都是以貌排位,越丑的越是位极人臣,越漂亮的反而越是低贱……

马骥用煤灰抹脸,故意装丑,模仿当地人群魔乱舞,唱靡靡之音,果然得到了国君的赏识,加官进爵。由于在这里感到太恶心,马骥只好告病请假,去了另一个国度,海市。

海市风景如画,美人如玉,到处都是奇珍异宝,仿佛海市蜃楼人间仙境,马骥的颜值和才华瞬间就打动了龙王,还当上了驸马……

蒲松龄的故事写出了两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两者有云泥之别,感叹在以丑为美、群魔乱舞的罗刹国,有才华的美人如果坚持自我,就只能郁郁而终。发出了“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的感慨。

蒲松龄是在说聊斋,虽不关什么“鸡”啊“驴”啊啥事,但句句写的都是现实,针砭时弊,讽刺辛辣。

再听刀郎由此改编的歌曲,顿觉心旷神怡,句句悦耳,刀刀见血,别具一格,妙不可言,正所谓“刀氏出品,必属精品”!

刀郎的格局不是某些所谓的“高雅”人士能比的,也不是“鸡”啊“驴”啊“公公”能懂的!

且跟着刀郎的脚步,看一看他的“罗刹国”之旅吧。

二、

1982年,刀郎11岁时,在县文化馆搞音乐的表哥建议他学音乐,刀郎搞舞美的父亲,做舞蹈演员的母亲都同意,刀郎却说不,他想去少林寺学武。

这一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风靡全国,去少林寺学武是很多小朋友的梦想,于是,刀郎和两个同学“众筹”了1块钱,就启程出发了。

刀郎的本名叫罗林,生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的一个小镇。四川到河南少林寺,1块钱显然不够,果然,才走了一天,钱就花完了,只好打道回府。

父母当时随文工团演出,人在外地,比刀郎大5岁的哥哥,就担起了管教弟弟的责任,一言不合就开揍。刀郎打不过哥哥,心里对他很记恨。

但是如果刀郎在外面被人欺负,哥哥一定会替他出头。

有一次,刀郎得罪了一个社会上的痞子,被三四个人堵在校门口,打得满地打滚。哥哥闻讯赶来,拿着一根钢管把这群人打跑。

回到家后,哥哥又以父亲的姿态,教训了刀郎一顿。

第二天,为了防止这群人再来报复刀郎。哥哥瞒着刀郎单刀赴会,又找到那群人,一直打到他们跪下叫服为止。

尽管如此,刀郎仍然很恨哥哥。甚至在一次剧烈的打斗后,刀郎跪地祈祷,诅咒哥哥去死!

刀郎15岁那年,哥哥谈了一个大他几岁的漂亮女朋友。刀郎听说这个女孩以前谈过男朋友,就冲着哥哥喊了一句:绿帽子!

那一天,哥俩打得昏天暗地。母亲心疼小儿子,就骂了哥哥几句。盛怒之下,哥哥离家出走,没几天,就给家里传来一个噩耗。

三、

离家出走的哥哥,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了。

从那天起,刀郎的父母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但大门却一直开着。妈妈说,哥哥走的时候没带钥匙,她要等哥哥回家……

那一年,也是刀郎最痛苦的一年。他不敢直视父母的泪眼,每天生活在恐惧和自责中,他一直认为是自己的自私和仇恨,害死了哥哥。

为此,他不得不借助音乐疗伤。

十六七岁时,刀郎的父母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架钢琴。他想做专业歌手,在某歌舞团到资中招学员时,他报了名,弹了两首曲,唱了两首歌。

结果,考官却撇撇嘴,嫌他太业余,无情地拒绝了他。

遭受打击的刀郎,问母亲要了10块钱,决定自己独闯音乐路。

他跑到内江市,经人介绍,认识了键盘手何老师。但何老师性格孤僻,话很少。

为了拜他为师,刀郎主动承包了何老师一年的脏衣服,每次帮他洗完晒干后,一件件叠好放在他的床头。

埋头苦干一年,刀郎终于打动了何老师,成为他的徒弟。后来有一天,何老师发现刀郎的水平已经超过自己,便向老板请辞,推荐刀郎接替他,然后潇洒离开。

得知这个消息后,刀郎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经过几年的磨炼,刀郎和几个朋友,组建了“手术刀”乐队,决定要做牛B的音乐。

他们在内江及周围城市演出,哪怕只能住阴暗潮湿的舞台后台,一首歌几块钱,一场演出几十块钱,仍然一腔热血,不离不弃。

那时,刀郎最大的梦想,就是去省会成都演一场。他特意托朋友到成都联系演出,结果对方嫌“手术刀”名气太小,不愿请他们。

这时期,刀郎还是位理想主义的“摇滚青年”。他告诉自己,如果真喜欢音乐的话,就不能让音乐来养活自己,应该出去打工,赚钱来养活音乐。

然而很快,他就遭到了现实的“嘲讽”。

四、

刀郎去面试工作,人家问他以前一个月赚多少。他想了想以前跑夜场的收入,回答说,八九千到两万。

对方有点懵:那你为什么来我这找1000多元的工作?

刀郎说,为了理想。

对方看了刀郎半天,还以为这小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这期间,刀郎邂逅了一个美女,名叫杨娜,是内江市舞蹈演员,人长得美,身材也好,但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刀郎被她成熟女人的神秘风韵迷住了。20岁生日时,刀郎只请了杨娜一人,借着酒劲向她表白……

后来杨娜怀孕了,刀郎不顾双方父母的反对,执意跟杨娜结婚。同年,杨娜生下女儿罗添,40天后神秘地不告而别……

直到3个月后,杨娜才给刀郎打电话说:“原谅我,我走了。”

为了弄清楚杨娜离开的神秘原因,刀郎辗转多地,寻找杨娜。但最终得到的消息是,杨娜已经向法院起诉离婚,刀郎的父亲出面,代替儿子签了离婚协议。

据说,后来那首《冲动的惩罚》,就是为了纪念这个“神秘情人”而写的。

婚姻失败,乐队也毫无建树,生存难以为继。刀郎心灰意冷,遂把乐队解散。

他对队友说,搞音乐没前途,我们还是各奔东西吧。

1993年,22岁的刀郎到海南发展,偶然认识了一位来自新疆的年轻女孩,很漂亮,大长腿,身材特别棒。他没想到,就是这个女孩,成了他改变命运的引子。

五、

新疆女孩叫朱梅,也是个歌手,她对刀郎很好奇:这么有才的小伙子,怎么这么年轻就有了小孩?

这一好奇,就有了接触。有了接触,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后来两人慢慢相爱,结为夫妻。在海南期间,无论刀郎贫穷富有,朱梅都默默地陪在他身边。

直到有一天,朱梅对刀郎说,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她需要回新疆照顾母亲。刀郎就放弃了去北京发展的机会,跟着朱梅回到新疆。

刀郎没想到,正是这一次选择,改变了他一生的走向。

到新疆后,北方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极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让刀郎缥缈空洞的音乐理想找到了方向。

“刀郎”这个名字,就是根据当地刀郎部落文化取的。

他经常带着一个录音机,或者一支笔、一个谱子,南疆北疆到处跑去采风。

他还认识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是内地人,叫周吉,跑到新疆研究当地的音乐长达40年,能说一口流利的维语。

认识他之后,刀郎的音乐理念彻底改变了。他开始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跟他们聊天,学习他们的音乐。

1997年,26岁的刀郎受邀参加维族朋友的婚礼。婚宴期间,年轻的小伙子开始寻找心仪的姑娘,美丽的姑娘们也毫不示弱地回应着火辣辣的目光。

这时,一位美丽的维族姑娘想邀请刀郎跳舞。婚礼现场所有的维族男人们都在给他鼓劲、起哄,但刀郎的双脚像是被捆住一样,就是迈不开腿。

事后刀郎忍不住自嘲:自己真不够男人,矫情得跟小家碧玉的姑娘一样。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和碰撞,给了刀郎很大的启发和触动,尤其是维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对爱情的歌颂,触发了刀郎后来创作《情人》的灵感。

1998年,一个做西点的公司老总找到刀郎,说要给他出钱做专辑,但要求刀郎的专辑必须得给他的产品做点宣传。

刀郎其实有点抗拒,因为这样会限制他在音乐创作上的自由表达。但如果拒绝,他一点表达机会都没有了,只好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结果,专辑一出来,老板差点被他气疯。

六、

这张专辑通体黑黢黢的,而且歌手刀郎的表情也很“沉重”。

老板见到后,表情很难过:我特么一卖西点的,就是搞甜甜蜜蜜的东西,你给我整一个这么晦气的玩意儿,你让我咋卖?

果然,这张专辑只发行了2000张,还没卖完……

但刀郎并不气馁,他每天都泡图书馆,外出采风,研究音乐。每天写三四首歌,一年写了1000多首,这极大地提高了刀郎的创作能力。

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创作状态时,任何事物都能给予他灵感。

2002年的一个黄昏,天空突然飘起雪花。刀郎的工作室就在乌鲁木齐8楼2路车站旁边,他从工作室出来,看到维族女孩在雪中等车,一身红衣格外鲜艳。

“这可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啊!”

人群中有人喊出这么一句。刀郎脑中忽然迸出一段旋律,赶紧回到工作室写下来,这就是后来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2003年,父母到新疆看望刀郎,和刀郎一家四口挤在一个不到十平米的房子里。

那天晚上,刀郎吃完饭照例去酒吧上班。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跟贫民窟一样的房子,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

刀郎想:自己追寻音乐理想,父母、老婆和孩子却跟着受苦。我带给他们一点点快乐了吗?我太自私了,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3个月后,刀郎推出了专辑《西域情歌》,在新疆很火,一个月销量达30万张。

公司想趁热打铁,多赚点钱,就打算让刀郎去翻唱老歌。但刀郎不同意,说如果不让唱原创的话,他宁愿不唱。

争执了几天,最后,公司决定一半翻唱一半原创。

不料就这样,竟然催生了刀郎的“封神之作”。

七、

2004年1月,33岁的刀郎发行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其中有3首歌至今广为传唱,它们是:《情人》《冲动的惩罚》《2002年的第一场雪》。

一开始,公司只在新疆推广。后来将唱片拿到广州,销售商一看专辑封面,这歌手没有照片没有资料更没有名气,感觉没法卖……

刀郎的公司就说:你只管卖,卖不掉的再给我退回来。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刀郎凭借低沉沙哑、饱经沧桑的歌喉,和叙述性、画面感极强的歌词,迅速火了起来。

这张专辑正版销量达270万张,其他渠道销量超过1000万张,被誉为“唱片业拯救者”。

刀郎走红的方式很另类,他不是靠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曝光,而是靠口耳相传的“野路子”火起来的。

一时间,满大街都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那夜我喝醉了拉着你的手”“你是我的情人”,只要每天在音像店放一个小时刀郎的歌,顾客就会掏钱买唱片。

有相关从业者说,“如果某些歌曲被发廊或是服装店认可播放的话,那基本就是深入民心了。”

随着“刀郎”的热度越来越高,还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这种神秘感,引起了广大吃瓜群众的好奇心。

有人说刀郎属于“见光死”,也有人说这世界上根本没有这号人……总之,跟刀郎沾上边的,都有可能是新闻猛料。

那段时间,“刀郎是谁”,成为一个神秘的“未解之谜”。

有人趁机浑水摸鱼,冒名顶替刀郎“出山”;还有人蹭热度出书;酒厂、制衣厂、避孕药也跟着凑热闹,用“刀郎”命名……

那一年,刀郎和媒体都很疯狂。甚至有人说,这特么简直就像小说里的情节,拍成电影都嫌假。

其实,刀郎一点都不神秘,他在那些所谓主流音乐圈子里的遭遇,更是令人唏嘘。

八、

主流音乐圈认为,“刀郎现象”是媒体恶意炒作之下,造成的一种虚假繁荣。无论专业性还是歌曲本身,刀郎都跟罗大佑、崔健的那些经典,有着天壤之别。

北京流行音乐圈子里,甚至有一半人对刀郎的走红表示愤怒、不解或者故作漠然。

实际上,音乐本无贵贱之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罗大佑也好,刀郎也罢,他们都是唯一的罗大佑和唯一的刀郎,谁也取代不了谁。

虽然刀郎的歌没有罗大佑等人文歌手的社会责任感,但刀郎的歌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他的歌声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填补了某一失声群体的话语权空白。

与北京流行音乐圈相反的是,港台流行音乐圈很能接受刀郎。

刘德华主动向刀郎约歌,谭咏麟还专程飞到新疆,请刀郎为他写歌,因为等不及,就先翻唱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粤语歌名为《讲不出的告别》。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名利,毁誉参半的评论,捕风捉影的报道,名利场上的追逐,甚至是人身安全的担心,这一切都让刀郎感觉恐怖。

他一边担心自己有演出恐惧症,一边又担心自己沉迷其中,迷失了自己创作音乐的初心。

他开始逃避,不上网、不看电视、不读报,推掉了绝大部分演出。有人说,你真傻,放着钱不挣。

沉寂一段时间后,由于市面上有着太多打着刀郎名号四处演出的人,刀郎不得不打破不巡演的承诺,公开亮相,开始参加演出。

随后,刀郎又发行专辑《喀什噶尔胡杨》,销量100万张。

2005年,刀郎在印尼海啸赈灾义演前,用半个小时,写出了《爱是你我》。

这一年,刀郎力压陈坤、葛优,荣登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13位,年收入高达1200万元,人气之旺,达到巅峰,获封“西域歌王”“西域浪子”。

然而世事难料,这一年,也成了“刀郎时代”的最后一年。

九、

2006年,《谢谢你》《披着羊皮的狼》等专辑推出时,超女选秀如火如荼,《香水有毒》等网络歌曲大行其道,时代变了,35岁的刀郎已不复当年风光。

两年后,刀郎发行翻唱专辑《红色经典》,并为汶川大地震捐赠10万元善款,为灾民创作《吾爱》《中国的孩子》等歌曲。

刀郎还替小自己16岁的羌族女徒弟云朵,制作了音乐专辑《全宇宙》,其中由刀郎填词谱曲的《流浪生死的孩子》,就是在怀念哥哥的情境下写的。

整整24年过去了,刀郎仍然无法释怀:为什么在哥哥走之前,不能对他好一点……

这期间,刀郎参加演出的陪跑嘉宾阵容,也从一线大咖,跌至三四线歌手。高开低走的刀郎,又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

当刀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对他好奇。

2010年,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那英反对刀郎入围“十年影响力歌手”名单。

她说,去KTV里点刀郎歌的都是农民。这句话引发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嘲讽。

这些年,其实刀郎也一直郁闷一个问题:我特么不就是写了几首很火的歌而已吗,又没偷没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2011年,40岁的刀郎举行全国巡演,邀请嘉宾谭咏麟等人助阵。

有人猜测,刀郎复出就是为了捞钱。

刀郎说:复出赚钱是肯定的,因为要养家糊口。不过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间房子,和太太、两个孩子在一起,能吃饱饭就可以……

2020年,有网友曝光了一组刀郎近照。虽然人有点发福,但气色看上去很不错。

唯一让人讶异的是,那顶曾陪他见证荣耀时刻的标志性鸭舌帽,已经不见了。

到了2021年,刀郎50岁了,他仍没有放弃音乐,发行了全新专辑《世间的每个人》,只是与巅峰时期比,反响寥寥。

刀郎的遭遇,犹如《聊斋》里马骥在“罗刹国”的境遇,在一个群魔乱舞的圈子里,“风流灵巧招人怨”仿佛“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两年以后,2023年7月,52岁的刀郎推出了新专辑《山歌廖哉》,其中的新歌《罗刹海市》歌名出自《聊斋志异》,因为另类歌词引发巨大争议。

有人说,刀郎这首初听不知所云,再听有点玄虚的歌,可能是在讽刺当年打压过他的某大姐大,也有人说讽刺的是当今整个歌坛……

无论如何,这位粉丝众多的“西域歌王”,再一次以他“神秘情人”一般玄妙莫测的风格,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

万小刀认为,刀郎的这次创新,引聊斋入歌坛,开创了歌手读书的新篇章,让那些“绝望的文盲”望尘莫及,望洋兴叹,是好事。

而这种若有所指的讽刺风格,又呼应了“文章合为事而作,歌诗合为时而著”的优良传统,让歌曲有了批判的锋芒,针砭时弊的生命力,是幸事!

但愿娱乐圈这个以貌取人的“罗刹国”因刀郎而改变,也希望“海市”的春风吹拂大地,让真正的英豪才俊大有可为!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