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潘粤明啊,脑子是个好东西

潘粤明啊,脑子是个好东西

更新日期: 2025-01-16

潘粤明的悬疑片,偷偷上线了。

Sir正愁吃饭没有下饭剧,就点开看了看。

一集里面,数次走神,几次走肾。

网友也这么说——

潘粤明老师都救不了的剧

图片

说不定……人家只是慢热呢?

坚持追到了11集,Sir觉得,是时候打住了——

消失的十一层

图片

01

好故事

可惜了一个好故事。

有不少人评价《消失的十一层》:注水。

Sir还疑惑,一共才24集,能怎么注水?

开头倒是很高效——

2007年,金川市鑫发矿业发生透水坍塌事故。

事故造成:井下第十一层的矿工被全部淹死。

新闻发布会上:井下十层所有矿工全部安全升井。

嗯,不得不说,你们是懂得汉语的博大精深的。

图片

六年后,工地挖出了一颗头骨。

而这个地方,就是六年前出事的鑫发矿业。

继续挖下去会挖出什么?

那就不只是一颗头盖骨了。

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矿难。

本来警察正在办案,金川市的副市长竟然也赶到现场,说这是他亲手抓的重点项目,必须要赶工。

要封,必须市常委会开会才行。

明摆着:水很深啊。

图片

此时的现场。

市公安局副局长曲江河(潘粤明 饰),执导办案。

图片

图片

镜头一转,一辆黑色轿车有人在招手,曲江河喊了一声:哥。

孟川生(果靖霖 饰),金川市房地产大佬,这个工地就是他的项目,他也是当年鑫发矿业透水事故的亲历者,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人。

这不明摆着:他是反啊。

图片

冲着潘粤明罪案剧来的观众大概已经清楚了。

这剧可能不太悬疑。

倒是反腐打黑意味更浓。

而且一黑一白两个头,正好是兄弟。

图片

这么个设定吗,按理说是挺值得期待的。

电视剧根据武和平的小说《掩盖》改编而成,豆瓣评分7.1,故事内容涉及打黑、侦探、反贪等多个领域。

作为曾经担任开封市的公安局局长的武和平,还曾指挥过开封“九一八”大案的侦破。

武和平说:这部书90%以上的细节都是由真实案例浓缩而成的。

在《消失的十一层》里,有一个情节,逃犯在经过黑、白势力的运作下,成为了一名警卫站的护林员。

有网友说,逃犯当警察的情节,这也太扯了吧。

但,在网上一搜,还真是有事实依据。

甚至还不是孤例。

书里前几章节的节奏还是非常快的,第一句话就直指曲江河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六年前惊天大案,是由一只狮子狗发现的——

“绿毛犬舔吃的是一小截树枝木叉状的东西,他抬脚踢了一下,不料那尖尖的物件竟刺痛了自己,俯下身子仔细一看,吓了一跳。那件突出物是人的一个大脚趾......”

如果是以这样的叙事节奏去拍,也许整个电视剧能一直有“钩子”,勾着你走。

但,导演却将许多琐碎的人物关系,旁枝末节的判案线索都放在了一起。

警方与逃犯的双胞胎弟弟,因为长得太像,而纠缠了好几集。

被各种噱头吸引进来的观众,发现剧情一直在故意绕路,核心看点是一点不推进。

很值得怀疑,导演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而改编的情节,有的一秒出戏。

一个公安局副局长,毫不避讳地在工地和有重大嫌疑的哥哥拉家常;

曲江河在调查他哥工地上的命案,竟然没有回避,这现实里就是不符合规定的;

蹲守犯罪嫌疑,是可以明目张胆地“蹲”在他家的。

图片

曲江河情感线,省公安厅督察中队长严鸽(陈数 饰)。

作为曲江河的领导,居然可以大大方方把人民群众举报曲江河的信件,拿给他看。

图片

曲江河为了查案,假意向大哥孟生川“投诚”,居然是将案件的唯一证物,那颗头骨“上缴”给了他哥。

图片

《白夜追凶》为什么火?

虽然双胞胎互换角色却没人认出来这种设定看起来有些扯。

但编剧和导演合理地把“假”拍成了“真”。

让你感到信服,大呼烧脑过瘾。

而《消失的十一层》致命弱点就是剧情降智,有太多裸露在外的假。

也难怪有的观众看到出离愤怒,感觉智商受到侮辱。

02

镜头感

可惜了镜头感。

必须要说,这部剧并不是粗制滥造,如果不是连着看剧情,单点开一些场面,还会觉得镜头很讲究,演技很有张力。

果靖霖饰演的孟川生,表面上看似是个平和的商人,配合弟弟的查封,在警察面前上演一出出的“好人”戏码。

他的多变,是随时随刻的。

比如,这个细节——

手下的几句话差点又要把警察引来时,他虽然前一秒笑嘻嘻地责怪对方说话有问题。

但,镜头一转,一个俯视镜头,让他脸色一沉,刚刚挂在脸上的笑容,瞬间变成怒目圆睁。

图片

导演善用演员的五官特写,突出视听感官。

比如,曲江河佯装“投诚”,酒后跟大哥聊天时,觉得当警察没意思。

第一句话。

“我再也不想穿这身皮了。”

孟川生突然眼睛一瞟——说明此时,这句话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动起了心思,难道是弟弟真的想混黑道?

第二句话。

“要钱没钱,要前途没前途。”

特写给了他的耳朵——他在听,表示在分辨曲江河话里的意思,作为一个市公安局副局长,怎么没钱图,也没前途?

明明是话里有话。

就这两个镜头,就将人物内在的心理暗涌拍得明明白白。

在这部剧里,配角有时候比主角还吸睛。

王铮,在里面一人饰演二角,前11集里,还是双胞胎弟弟邱建设(杀人犯邱社会还没出现)。

当曲江河故意将他抓获,问询是否与“假警察”有关。

这一段,王铮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曲江河先是“胡搅蛮缠”问他,“你们双胞胎都有心理感应,你们兄弟俩有吗?”

邱建设回答,没有。

曲江河又“缠”,你帮我感应一下,你哥在哪。

他先是一哆嗦,仿佛真按照曲江河的要求试试心理感应,然后又噗嗤一笑,“来不了”。

邱建设摆明知道警察逗他玩,但,习惯在派出所里几进几出的老油条自然也敢逗警察。

接着,曲江河继续“缠”,“你哥杀人的时候,你有感觉吗?”“一枪下去,一地的血,一脸的脑浆子”。

他慢慢陷入了回忆,开始沉思。

从嬉皮笑脸的样子,突然变得格外冷静、恐怖。

图片

图片

曲江河正是看着他慢慢“渐入佳境”,继续逼问——

“你玩过枪吗?”

仔细看。

他刚要点头,但又突然摇了摇头。

这一连串的微表情下来,将这个人的复杂性刻画地淋漓尽致。

再说一个。

导演除了善于用五官表达人物状态,也很清楚,如何延展躯体的语义。

什么意思?

就是,如何让肢体动作延展出更深的含义。

举个例子。

沙金(孙岩 饰)用邱建设扮演邱社会,想试探曲江河到底是不是真正“反水”。

但,事情败露后,被孟川生知道了,一脚将沙金踹到游泳池里。

此时,镜头给他的手一个仰视镜头。

这本是简单的招手,却用这样的镜头表述——表示这个动作其实是在招呼狗。

两个人不对等的地位,就这么被“招呼”出来了。

沙金花钱买通邱建设,让他不要乱在警方面前讲话。

从示意邱建设张嘴,再到将钱塞进嘴里。

沙金脸上都没有过多的表情,而愤怒都是用手传递。

最后一掌,将游戏币全部塞进他嘴里,怒,却不表露在脸上。

接着,又是一拳揍到邱建设脸上,如同老虎机吐币一般,哗啦啦,钱撒了一地。

图片

图片

但是这种“会拍”,却没有用到流畅、合理的剧情上。

非但不出彩。

反而会让人更加反感——

“装”“故弄玄虚”“假大空”。

图片

03

潘粤明也油了

可惜了潘粤明。

自从《白夜追凶》后,潘粤明的事业线飞升,成为“另类警察”的代表。

但,在2017年后,至今能上8分的,只有一部《龙岭迷窟》。

而《消失的十一层》,也不能延续他在《白夜追凶》里的辉煌了。

曾经,媒体们评论潘粤明在《白夜》里的演技是:“一人分饰四角”——双胞胎兄弟,关宏峰、关宏宇,以及,假扮关宏峰的关宏宇、假扮关宏宇的关宏峰。

但,在《十一层》里,除了演一个不遵守常规破案的“副局长”,他就再也没有对人物角色的立体塑造了。

戏眼,除了“破案”。

还应该,是兄弟的“反目”。

可,潘粤明是如何表现呢。

在决意选择另一条路,要以“无间道”卧底自己大哥身边,他暗暗下定决心,是靠一本童书《爱丽丝梦游仙境》。

当他念到“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那么你走哪一条路都没有关系”,突然若有所思的停顿了一下。

知道的,是他想起了自己与哥哥之间的“角斗”。

不知道的,以为忘了关煤气。

图片

当他拿到作为罪证的头骨,找到哥哥,让他收下。

大哥孟川生大为感动,对冒着赌上前途也要帮自己的弟弟说,“真有那么一天,哥托着你。”

曲江河,转过头,看了看大哥。

没有感动,没有纠结,没有表情。

图片

大哥说,以后你肩膀上的星星就算被人都摘了,我也会帮你一颗颗戴回去。

曲江河,转过头,看了看大哥。

还是没有感动,没有纠结,没有表情。

图片

曲江河是什么时候想对哥哥“大义灭亲”的?

不知道。

他选择这一条路,是什么心情?

不知道。

教科书版本的“兄弟反目”是怎么样的?

一个例子,《狂飙》。

安欣与高启强最后一次肩并肩坐在旧长街地上,两人推心置腹,甚至也都同病相怜地挂了彩,受了伤。

安欣最后一次劝他,如果他们抓到徐江,他就会把所有知道的人、事都供出来,那时,高启强是真的跑不了了。

但,走到了这一步的高启强也是无路可退。

只能跟安欣打哈哈——

图片

此时的安欣,脸撇到另一处,叹了一口气,仿佛是要哭了一般——

说了一句,“老高啊,你是一个好人,至少我现在是这样认为的。”

图片

图片

他又劝高启强不如坦白一切,不要活得太累了。

演员张颂文在此时也接住了张译给他的情绪——

低头皱眉,很想彻底痛哭一次。

他用余光看到张译盯着自己时,又把“哭”硬生生地憋了回去,接着双手捂脸,情绪慢慢冷静下来了。

图片

高启强又回到他的“壳子”里。

此时,他们俩注定此生,分道扬镳。

一个眼泪婆娑地伸手,想拉安欣回家吃饭;一个是失望满满,倒退半步,远离高启强。

图片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处处都是细节,处处都是不舍与难过。

所以,并不是潘粤明救不了这部剧,而是这部剧,潘粤明没有能力救。

这些年,潘粤明的戏路不论是任何角色,总在“不羁浪子”“知心暖男”的人设里打转,鲜有能找到一个突破自己的角色。

图片

他宛如就走进了“鬼打墙”,在盗墓、言情剧里打转。

如今,终于找到一部可以重回《白夜》光辉的悬疑反贪剧时,这个“不羁浪子”的人设,似乎犹如坚硬的外壳一般,长在了他的身上,最后,他也适应了这种演戏方法。

是装作看不见,还是,看见了无力改变?

不论是哪一种答案。

它,也成了潘粤明身上的——“第十一层”,是存在,却又看不见的隐患。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