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他是谁》导演回应卫国平人设 展现人性而非神性

《他是谁》导演回应卫国平人设 展现人性而非神性

更新日期: 2024-12-27

《他是谁》中卫国平这一主人公,在人物塑造上明确勾勒了其弱点和问题,也引起了不少观众讨论,导演对此回应。

《他是谁》海报《他是谁》海报

  电视剧《他是谁》热播,导演鲍成志的名字,却是很多观众并不熟悉的。但早在2000年,鲍成志就跟随著名导演丁黑,成为了《玉观音》《大秦帝国》系列等经典剧集的主创。他的上一部作品,是去年口碑热度双高的《警察荣誉》,讲述了社区片儿警的生活与工作。而这一次,鲍成志携《他是谁》而来,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刑警故事。

  2021年,鲍成志拿到《他是谁》的剧本,剧本创作反复打磨修改就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在故事层面最吸引鲍成志的,首先是扎实的案件基础和线索结构,包括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其次是其作为刑侦剧有浓厚的纪实气质。“这个剧本比较质朴,甚至有一些纪实文学的感觉。特别打动我的一点是,他很朴实的描写了一线的干警们真正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还原当时社会面貌

  但一部分是命案破案的强戏剧冲突,一部分是干警们日常生活层面,那么要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让案件悬念能不断延续,同时又把生活部分呈现好?“这两部分间的结合和搭建,是我们的难点,也是我们的特点。”鲍成志说道,“我们希望在这部作品里找到主人公们除破案之外更加生活化的点,希望全方位塑造角色形象,给大家呈现这个职业群体的真实状态。”

  故此,《他是谁》没有以传统的单元性案件形式来讲述故事,而是以主线案件+支线案件的案中案形式推进。因为现实生活中,“警察的任务很少是一个案子结束了再来一个案子,很多时候需要多头并进,充满着意外,所以在这一点上也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真实警察的工作状态。”

  另外,《他是谁》讲的是积案、悬案的故事,鲍成志表示,这就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技术条件,甚至整个社会的生态直接相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没有遍布城市和乡村的公共安全监控体系,也缺乏DNA鉴定等成熟的科技鉴证手段,当时的刑警们,如何在技术手段不那么发达的年代,通过更加辛苦、更加原始的方式去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能让观众感受到,什么叫坚持。”

  鲍成志同样希望,能通过案件和警察生活把当时的社会面貌呈现出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恰好是中国社会急速变化和充满矛盾的时期。不像我们今天,一些制度和体系都建立得更完善清晰,边界分明。”在当时的环境里,无论是侦破案件,还是人物生活,就有产生“特殊化学反应”的可能。“而这种特殊的化学反应,特殊的生活生态和人物关系,是我们所感兴趣和想呈现的。”

  为还原那个时代,剧中场景和道具也极力逼真。前几集引发观众热议的垃圾场寻尸场景极尽真实,其实该场景是在一个废弃工地实地搭建,所有垃圾也是剧组买来的六七十车真生活垃圾,拍的时候还赶上雨夹雪,整个垃圾场都被泡过,对拍摄团队和主演们都是身心上的考验。但鲍成志坚持,实景拍出来的真实感,虚拟拍摄是无法相比的,这才创作出《他是谁》的一大名场面。

  展现“人性”,而非“神性”

  《他是谁》中卫国平(张译 饰)这一主人公,在人物塑造上明确勾勒了其弱点和问题,也引起了不少观众讨论。“很多时候,我们不免在创作中对一个正面角色、尤其是像警察这样的角色,加上很多完美的设定。而在塑造卫国平时,我们希望能找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个人物如果太过于完美,会容易让观众觉得有距离感。”鲍成志希望,更多展现主人公身上的“人性”,而非“神性”。“经过很多思考和探索后,我们想塑造一个‘软弱的’英雄。”主人公卫国平坚韧强悍,但内心又有自我否定的一面。“这个自我否定,指他会否认自己‘应该拥有快乐和幸福’。”因为亲眼目睹战友牺牲的自责,他总是封锁自己的快乐,不允许自己过正常人的生活。“对卫国平来说,他整个人生经历,包括遇到的巨大冲击,都导致他的伤痛和心结,这个心结把他由一个青涩懵懂的年轻干警,变为卫‘无期’这么一个形象。他对真相的追逐,偶尔情绪上头的冲动,甚至一闪而过的脆弱,都是由此而来,这样的形象才会生动真实。”

  《他是谁》中顾开岩(许芳铱 饰)一角,也突破了许多“硬汉”刑侦剧中的女性角色容易流于“花瓶”的窠臼。她机智冷静,坚守原则,能正面“对刚”卫国平,给头脑发热失去理性的他泼去冷水。对此,鲍成志提到,“将刑侦剧中的女性角色都归结于‘花瓶’是很不客观的,女性角色当然不是花瓶,在剧中她要有她的戏剧动作,有她的动力,包括对整个故事的推动和牵引。”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刑警队伍里,更有很多像顾开岩这样出色的女警。在顾开岩这一角色身上,主创们一方面让其具备刑警都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也注重加入其作为女性的独特切入点和思考方式,包括在一些戏剧冲突中,让她起到“冷却剂”和“稳定剂”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顾开岩这个角色,能把女警们的优秀和她们身上可能被大众忽略的闪光点展现出来。”

  与案件对抗,与自己对抗

  “当面对正邪对立时,我们通常认为,‘恶’本身是毋容置疑得需要被消灭和控制的东西,但却很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个‘恶’的范围,是不是就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在《他是谁》中,卫国平因心结而陷入对嫌疑人的主观臆测,几度险些失去对证据的理性,偏离对真相的调查。剧中,当吴克(石凉 饰)在课堂上写下“恶意”二字,问卫国平“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揣测”,并说出“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时,卫国平落下泪水。这一场戏,将该剧的立意拔高不少。

  “主人公不是全知全能的超级英雄。”这一点,与国外许多盛产神探的悬疑破案佳作不同,“福尔摩斯式的神探故事是另一种创作形式,更看中的是超级英雄式的人物塑造。而我们更多将关注点放在故事本身,希望让观众与剧中角色尽可能缩短距离,并通过人的处境的真实化,帮助观众共情人物情感。”

  “在破案过程当中,当你过于执着或者说投入,你无形中其实陷入到了另一种困境当中,这既是主人公的困境,也是我们的法律要思考的问题。”鲍成志表示,希望《他是谁》能表达出在当时环境下的法律建设和司法生态的进步,也想给观众建立一种意识,即:不是主人公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就不会有误区,就不会做错事。“主人公在跟外部案件做对抗时,也在跟自己对抗,这是一场自我矛盾的平衡和了结。”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