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反转到最后一秒,神片续集熟肉已出,这次还是第一

反转到最后一秒,神片续集熟肉已出,这次还是第一

更新日期: 2024-12-28

5年前,有一个90后导演曾喊话:

我们就是要革电影的命!

他带着一个当时还默默无名的小团队,13天拍摄,2年后期,88万美元成本——

还真就拍出了一部口碑爆款。

豆瓣近50万人打出8.5,好于97%的悬疑/犯罪片。

你猜怎么着?

更励志的事来了。

3年后,他退出导演位置,把当年这部爆款的剪辑师推到台前,用同样的手法,再度炮制出了一部续集。

效果?

成为2023开年救市的一剂鸡血,成为开年第三部破纪录的院线片。口碑一样坚挺,可能是近期第一。甚至,观众(爆米花指数)还更爱了。

上为第一部,下为第二部的烂番茄新鲜度指数

2个多月后的今天,它上线流媒体。

肉叔在下午肝完,第一时间迫不及待想告诉你——

这周新片如果只能选一部,那必须得是它。

(肉叔可能是第一次这么说,它啊,在电影院看,太可惜了)

有请最争气续集,《网络谜踪2》(missing)

当然,它也是最理直气壮的续集之一。

名字可以继续沿用,连海报风格都差不多,甚至第一部电影还以“改编美剧”的形式,“客串”正片。

第一部的老爸来续集当警察

故事,也是寻人。

嗯,我抄我自己。

若是如此,它还是能第一,靠啥?

形式上的新鲜,已经不多了。

更多的,是靠技术

(我可是一口水没喝就一口气刷完的!)

先跟没看过前作的胖友打个底。

《网络谜踪》1跟2在故事上是独立的,如果没看过1但想看2的肉友,完全可以放心直接食用。

(p.s.以下内容我会点到为止,剧透程度仅限预告片范围,不影响观看,放心滑动。)

故事,跟上一部差不多,依旧是两张主打牌:“悬疑”+“亲情”,AKA互联网寻亲记。

上一部讲女儿突然人间蒸发,父亲上网人肉出真相。

这部焦点转向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

主人公是刚满18岁的小大人朱恩,但在妈妈眼里,她还是那个让人操碎心的“小甲虫”。

影片上来便给你端上一出当代叛逆青年的日常——

跟老妈视频通话,三两句话就能彼此跳脚:

- 小甲虫,如果你能......

- 别再这样叫我!

爸爸早逝,妈妈强势,出于这样的单亲家庭,朱恩一直巴巴的渴望快点长大,早日自由。

好不容易她盼到一次短暂的解放——

妈妈跟新男朋友出去旅游,整整一周,她没人管啦。

(除了老母亲安排的阿姨会定期来探视一下)

朱恩彻底放飞自我,酒精派对,夜夜笙歌。

这个g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很灵性了。

她完全忘了问候下老妈在那边旅游的情况。

倒是老妈的男友,每天都给她发消息秀恩爱:

沉浸在自由的幸福中的朱恩,都懒得点开图片,每次刷刷就过。

一周过去,快乐结束。

按照老妈的交代,朱恩开车去机场接机。

等了1小时,2小时...就是等不到人来。

打电话,无人接通。

打给老妈的度假酒店,却被告知,他们走了,而且他们似乎走得很突然:

(酒店房间里)他们留下了所有东西

哦豁,这下快乐真的结束了。

妈妈去哪了?

《网络谜踪2》全片都在回答这个问题。

在2018年之前,“桌面电影”的创意只在一些小短片,或者作为电影的某个片段(如《弹窗惊魂》《梅根失踪》《巢穴》等)出现。

直到《解除好友2:暗网》和《网络谜踪》,将叙事全部搬到电脑/手机屏幕。

观众和主角共享同一视角,TA眼前电脑/手机的录屏,面对的也是熟悉的操作系统或者页面。

在熟悉的日常里,随着光标的移动,我们和主角一起,体会发现线索到线索中断,直至出现转机,靴子落地的过程。

《网络谜踪2》继续此前“桌面电影”的形式。

画面聚焦于女主朱恩的苹果电脑。

混乱的桌面,散乱的文件夹,各种网站、聊天页面。

也多亏苹果信息、通话能同步的特点,朱恩大部分操作都能在电脑端完成。

电影最有乐趣的,就是从仅有的“母亲和新男友国外度假,且母亲手机位置被锁无法使用”这一基本事实开始,从男友、假期两条线开始倒推搜证。

一步步排除嫌疑,确定新的嫌疑,直至锁定最后答案。

肉叔只想说,这个过程非常爽。

因为第二部的导演,是第一部差点被累死的剪辑师尼古拉斯·D·约翰逊和威尔·梅瑞克。

叙事和节奏,比上一部处理得流畅又有趣。

女儿摆脱掉妈妈好友的念叨,开始享受疯狂一星期。

只用1分钟就丰富又接地气地展示了小年轻如何疯狂。

随着她和阿姨尬聊的结束,画面回到电脑屏幕正放着嗨乐的spotify。

下一秒,音乐进度条就变成了车内导航软件上的路线光标,预示着女主开始外出放飞。

通过支付网站购买余额通知、社交网络状态、收取信息、手机闹钟等电子用品的配合下,既迅速又嗨地,和女主过完了一个星期。

哪怕这一切是在桌面实现,你也不会觉得单调。

想要表达情绪,聊天框的标点符号、打字速度、甚至标签上乱打的字母,都能代替一部分主角的表情和对话。

听着妈妈唠叨表面上顺从其实不耐烦地“记着”

而到悬疑部分,就更带劲了。

光标的迅速划过+突然停下,返回。

一个动作,立马get到“蛛丝马迹”的出现。

除此之外,5年过去,手机迭代的花里胡哨小功能,也成了天然的“特写”工具。

比如,图片左上角那个的小圆圈。

其实是拍摄时,会把按下拍照键之后的3秒实况都录进去。

需要手动关掉,才能拍摄静图。

如果忘关,那抱歉。

你暴露了。

这一部,寻人主角把老父亲变成女儿是明智的。

也只有在网上自如冲浪的年轻人,才知道怎么迅速变通,凭借一个ID或者邮箱地址,顺藤摸瓜,找到关键信息。

邮箱、社交软件、聊天软件、通讯录、甚至黑名单……

平时电脑/手机用得越频繁,这部片的惊悚体感就越强。

为了不剧透,肉叔不能把剧情展开聊太多。

除了手法更成熟,《网络谜踪2》也玩了一把触及现实的黑色幽默。

相比前作,更新了新的网络现象。(果然主创们是走在网络冲浪前沿的

距离前作有四五年时间,2022的网络舆论环境跟2018年显然不一样。

如今每每有舆论事件爆发,网友们不再等官方,而是参与其中。

人人都成了法官。

朱恩的妈妈被警方公开曝出失踪后,第一波报道是怎样的?

气定神闲。

新闻频道里,男人放松地卧在沙发上分享一桩“我见过最怪异的新闻”。

再看搜救员po出搜救行动的现场。

她脸上开心的样子,就好像是去野营,而不是去救援。

蹭上#寻找失踪母亲#的热点,可比找人要紧。

丝毫不顾及就走在她身后,垂着头,还沉浸在找不到妈妈痛苦中的朱恩。

甚至于后来的几波反转,大众的关注点渐渐走偏。

而迫切的求助、处于漩涡中生死不明的当事人,沦为流量的镶边。

在电影宣布要拍续集的时候,前导演(也是前编剧,这一部只参与剧本)曾说:“如果我们能做的和上次一样好,那我们就能把新鲜的面孔和声音带进这个产业里。”

肉叔觉得,从票房成绩和观感来看,他们可以放心了。

完成度上,用桌面玩悬疑,叙事和节奏上的熟练,已经足够让观众满意。

但肉叔觉得遗憾的地方,在于他们像上一部一样,妥协了。

为了让它能够成功,为了让这种革新不那么尖锐到让人排斥,我们俩都知道,它的故事必须得越传统越好、越主流越好。

——作者:柏杨Cypress|《凤凰网娱乐专访《网络谜踪》主创:我们就是要革电影的命》

在这两部的开头,都是一段家庭录像。

它是两个家庭的情感基石。

当然,续集对这段录像的使用更精彩更意味深长。

但无疑,主创们依然不忍痛击观众。

网络的便捷,以各种程度左右我们的人生,后果如何?

第一部父亲和女儿的失联,并非发生失联的那36个小时,而是母亲去世后的两年?第二部,她真的(能)找到她吗?

我希望,在经历这一次的成功后,《网络谜踪3》们能给出更多的答案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