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他突然去世,演艺圈损失惨重……

他突然去世,演艺圈损失惨重……

更新日期: 2025-01-13

2023年1月10日,导演何平因心梗猝然离世,中国电影圈一片叹息,65岁正是一个导演创作的黄金年龄。

遗憾的是,由何平与张译主演的反腐剧《国家行动》还没开播,他就离去了。

导演高群书发文怀念,“忘不了富城花园把酒,大理拍戏的欢乐日子。《国家行动》未播,而你已经仙去,大憾”。

提起何平的名字,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其实他是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同时代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他曾带给很多人莫名的力量。

吴天明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贵人,张艺谋与陈凯歌将他视为“大哥”。当年何平拍《双旗镇刀客》,那是吴天明任西影厂厂长的最后一部作品。

30岁出头的何平在西安下了火车,才知道西影厂在什么地方。西影厂有一个又破又小的招待所,何平背着行囊一进去,就看见了田壮壮,他正在捯饬《盗马贼》。

没过几天,他又看见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个好哥们正在筹备电影《黄土地》。

何平在西安呆了整整八年,每年春节基本上都是在吴天明家过的,当时很多外地的导演过年都被他叫到家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一起把酒言欢。

那时大家都很年轻,笑容也不复杂。

他们生存于同一个时代,后来也都选择了不同的路。个中甘苦,难以与外人道,无疑的是何平选择了不太好走的那条路,他曾说:

“我的时代不会过去,除非我死了。”

何平是山西人,他其实比“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其他几位都要小,与陈凯歌、田壮壮相似的是,他同样成长于一个电影世家。

他的父亲何文今曾远赴莫斯科学习拍电影,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母亲袁月华是北影厂导演,中学后就在东北文艺工作团当演员,是《小兵张嘎》的副导演。

少年时期,何平是在北影厂的职工大院长大的,也懵懵懂懂地见证了父母与电影的关系。

1975年,高中毕业的何平到北京郊区延庆插队,成为了一名知青。他每天顶着烈日,做各种杂活儿,遇到下雨就不耐烦地等待天晴。

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5年,何平没有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知青那般绝望,他总能自己找到乐子,也看了不少书,与那片陌生的土地成为了朋友。

其实那段知青岁月,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人生。

何平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北京电影学院也恢复本科招生,何平觉得可以不用上班就报考了导演系,与他一同准备考试的是朋友田壮壮。

戏剧化的事情发生了,好兄弟二人都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谁知在何平回公社办理户口迁移时,他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录取通知书搞错了。

最后,田壮壮一人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何平被拒之门外。

由左到右:王志文、何平、田壮壮

他感到一阵失落,不过这种情绪没有持续很久,天性乐观的何平心想,来年再考一次就好。

他没有预料的是,在这之后的四年,北京电影学院不再招生,何平一怒之下做了个决定:不再考北电,但要做一个比科班生还厉害的导演。

1979年,何平进入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助理实习生。

最开始,他跟着团队到海岛上拍鲍鱼产卵的过程,工资日结,一天一块钱,不过好在单位管饭,吃得也好,天天吃鲍鱼。

“拍鲍鱼养殖,不知道那玩意那么贵,经常煮来吃。”

22岁那年,何平在剧情电影《竹》中做场记,当时电影里的小女孩竹叶的扮演者,是9岁的俞飞鸿。

1980年电影《竹》,小女孩竹叶是9岁的俞飞鸿

彼时,日后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另外几位,正在北电耕读。

少年时期在家庭中对电影的耳濡目染,让何平对电影有着敏锐的嗅觉与感知。很快,他就从场记做到了副导演,接连导了好几部片子。

当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人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22岁的何平就单枪匹马地开始从事电影工作。

很快,八十年代到来了,那是一个热闹繁盛的时代。

何平遇到了贵人——吴天明。

彼时的吴天明作为西影厂厂长,非常爱才,总是不遗余力地扶持青年导演,其中就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还有何平。

张艺谋与吴天明

当年何平下了火车才知道西影厂在什么地方,他在那个破旧的招待所见到的第一个人是田壮壮。

没有吴天明,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他既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持,也是第五代真正的精神教父。

中间为吴天明,最右面为张艺谋

在吴天明的指导下,“第五代导演们”都有了自己的早期代表作。

1988年,31岁的何平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我们是世界》。

1988年电影《我们是世界》剧照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西北沙漠地区,遭遇荒年,各民族的人祈祷下雨,无果。

万分绝望时,一位外邦牧民到来,老天降雨,很多人成为上帝信徒。

1988年电影《我们是世界》剧照

可是荒年仍在继续,人们背井离乡,一位牧羊少年目睹了所发生的这一切。

40年后,少年已是白发苍苍的县长,他开始在大西北进行拓荒,非常艰难。在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是一个英雄的民族”。

1988年电影《我们是世界》剧照

这部处女作,何平融入了自己对于“英雄”的个人体会。

在他看来,学习拍电影就像是一种命运。那个时代,没有真正的电影老师,更多的是通过看其他国家的电影来学习。

他是在拍电影的过程中,才了解到它的艰难。

何平说:“我不爱住在城里,到现在都特别怕进城,所以我早期的电影都是荒郊野岭。”

Loaded24.51%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0/Duration 3:2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1988年电影《我们是世界》同名片尾曲

从处女作开始,何平就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中国西部,三年后,他拍出了著名的武侠电影《双旗镇刀客》。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吴天明任西影厂厂长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在秋天的阳光下俯瞰荒漠与沙丘,呈现在何平眼前的不是黄色的苍凉,而是棕红色的壮美。

那时何平的内心,涌动着西部地域所带来的震撼。

1991年电影《双旗镇刀客》剧照

在有了片子的故事脉络后,需要找位编剧写第一稿,何平先找到了芦苇。

芦苇是谁?

陈凯歌那部著名的《霸王别姬》的剧本便是出自芦苇之手,他当时对陈凯歌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可以提意见,但是剧本你一个字都不能碰。”

最后,有了那部经典的《霸王别姬》,至今在中国电影史上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芦苇与张国荣

不过何平没能与他合作成,当时芦苇要去拍一个皮影戏的短片,就推荐了杨争光。

创作《双旗镇刀客》剧本时,杨争光为了能全身心投入,让在医院的朋友帮忙开了乙肝的请假条,装病住进了医院,坚持到完成剧本才开始正常生活。

何平在杨争光的第一稿剧本基础上,又写了第二稿,这才算完结,开始拍摄。

不太容易。

“双旗镇”能找到很不易。何平与杨争光在甘肃河西走廊走了一万里的路,本来都要放弃了,两人突然看见后面的沙丘冒出部分城墙。

在《双旗镇刀客》中,大漠的辽阔与荒凉,让这里的人显得更为孤独,他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与秩序。

Loaded37.04%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3:3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1991年电影《双旗镇刀客》宿命对决

故事情节很简单,自幼跟随父亲练关西无极刀的孩哥遵从父亲遗嘱,来到双旗镇寻找指腹为婚的好妹,困难重重,从而在漫天黄沙中发生了刀光剑影的悲剧。

这个简单的江湖故事里,囊括了中国人的集体性格。

拍摄一部以西北为背景的影片对何平来说,是很多年的梦想。西北大漠那片土地,赋予了他许多难以忘却的感受与思考。

《双旗镇刀客》一改中国武侠片的传统模式,成为开辟经典之作,一举拿下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与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奖。

1991年电影《双旗镇刀客》剧照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金庸封笔古龙逝,世间唯有双旗镇。”

千禧年,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不论怎么构思就是没有满意的结尾,他就找来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反复看、看完再揣摩。

大漠刀客刀法利落,杀人绝不用第二刀。

其实,在此之前的《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有很多飞刀场景就与《双旗镇刀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星爷后来说是一种致敬。

1994年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片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何平的这部电影影响了很多导演,他被称为中国的“西部片教父”,成为了一种电影的符号与图腾。

很快,那个热闹非凡的1994年来了。

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张艺谋拍出了《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何平也交出了一部《炮打双灯》,改编自冯骥才的同名中篇小说。

女主角久久为定,何平面试了三百多个人,都不是特别中意,其中就有徐帆、蒋雯丽。

宁静也去试过戏,但导演久久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年轻时的宁静

翻来覆去,何平还是觉得宁静与自己想象中的女主角最为接近,特别是她身上那种孤傲的性子。

彼时的宁静刚踏上从贵州出发到广州的绿皮火车,她的最终目的地是珠影厂,去拍电视剧《情满珠江》。

何平特意跑到广州找到宁静,劝她拍自己的《炮打双灯》,最终宁静在电影与电视剧两者中,选择了前者。

1994年电影《炮打双灯》

春枝(宁静 饰)剧照

何平将镜头对准了封建时代深宅大院里的女人,还有那被压抑许久的性文化,宁静所扮演的春枝是以制炮竹致富的大户人家唯一继承人,从小被当男孩抚养。

家族不允许她嫁人,春芝长大后,女扮男装,这个易装女子最终还是爱上了来家里作画的青年画匠。

Loaded71.31%Picture-in-Picture


下载客户端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1:40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1994年电影《炮打双灯》

春枝(宁静 饰)经典片段

这部影片对深宅里被压抑的女性与传统教条进行了抨击,这与同时期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着相似的寓意,那是光明下的黑暗。

《炮打双灯》这部作品让22岁的宁静,提名最佳女主角,也成为何平的代表作。

见宁静是个有天赋的演员,何平热心地将她推荐给了好兄弟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性感迷人的米兰,让宁静大红特红。

1995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米兰(宁静 饰)片段

对于宁静而言,何平是她的伯乐。

第五代导演的集体突起,是一场美学革命,最终都归于情欲二字,可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快就要走向结束。

在中国电影处于低谷时,何平搭档同为导演的韩三平,还有十几位电影人,策划并监制了一系列影片,其中就有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

冯小刚当年从没想过拍电影,就想找个专业画画的工作,那个年代每个电影院都有一个美工,专门画海报,他想干那个活儿。

当时何平与冯小刚住在一起,让他接触到了电影,“我知道电影原来是这么拍的,我开始对这个感兴趣了,后来写剧本、当导演”。

1997年电影《甲方乙方》剧照

何平监制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让一批新导演站到聚光灯下之外,他还担任哥伦比亚“亚洲制作中国顾问”,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办公室。

那几年,何平心甘情愿地在幕后工作,从国外引进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官网、第一次用角色做海报、第一支预告片……这些如今看来司空见惯的电影宣传手段,以前在中国都没有。

何平热爱电影,因而就算是给他人作嫁衣也如愿,就像当年在西影厂,吴天明对自己的帮助那般热忱。

何平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他客串过冯小刚的电影《大腕》,也出演过韩三平执导的《建党伟业》,尽管是配角,却非常出彩。

何平客串冯小刚电影《大腕》

那个年代,大家真的把电影当成使命在做。

曾有人问何平,如果时间重来一次,是否还会做同样的选择,他说:

“我不后悔,那六七年中国电影的成就,都跟我有关系,我很满足。”

2014年,吴天明去世,电影圈震痛,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纷纷表示哀痛。

吴天明以一己之力,让中国电影各个行当都产生了顶尖级的人物,同时他自己也创作了许多好作品,《老井》《变脸》等等。

吴天明在张艺谋拍戏片场进行指导

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时代落幕了,而因他的离去带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015年,何平执导的北漂爱情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由张译、佳佳与王志文主演,几位演员在一个当代的空间里完成叙事。

2015年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海报

故事很简单,从北京到都江堰小城,一段平淡的双城爱情故事。

真实,治愈。

2015年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

艾伶(王佳佳 饰)与姜和(张译 饰)经典片段

在现实与回忆中,王佳佳扮演的女主艾伶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命题,从而寻找到被爱的每一天。

平静如水,甚至有些寡淡。

那年,张译37岁,王佳佳31岁,王志文49岁。

Loaded24.2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4:52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2015年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

艾伶(王佳佳 饰)与姜和(张译 饰)经典片段

彼时的张译刚拍完贾樟柯执导的文艺片《山河故人》,他在里面扮演的张晋生,一派山西煤老板的气质,操着一口地道的临汾话。

这源于他生活中对不同人群的细心观察。

2015年电影《山河故人》

张晋生(张译 饰)剧照

女主王佳佳,在此之前出演过青春爱情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曾毓。

名气不大,但气质清冷、凛冽,因自小接受系统舞蹈的训练,身形优雅。

王佳佳

早在2009年,25岁的王佳佳就出演过何平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麦田》,相差27岁的两人因而结缘,谈起了恋爱。

《回到被爱的每一天》是何平蛰伏六年的回归之作,也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王佳佳与何平

电影在院线上映后,受困于不是主流的商业片类型,排片量非常低,许多人没能在影院看到。

何平没有为自己鸣不平,只是将自己的心血资源放到了网上,“喜欢与批评都可以告诉我”。

这一举动,可谓是震惊四座,也令人唏嘘。

这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也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

由左到右:张译、王佳佳、何平

从那之后,何平再也没有拍过电影。

他一直在扶持陆川等新一代导演,没有关注自己,每次发声也都是为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电影谏言,为年轻导演李玉、陈思诚等人的新片卖力推荐。

当年陆川处在人生最为苦闷的阶段,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偶尔给电视剧写写剧本,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何平。

何平帮陆川启动了处女作《寻枪》,随后又在《可可西里》中担任监制,当时制片方要用张学友等香港知名演员,但陆川坚持用素人,表达一种真实感。

2004年电影《可可西里》剧照

何平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对他不遗余力地支持,最后陆川凭借《可可西里》这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电影拿下多项电影大奖,一时风头无两。

作为中国电影的幕后助推者,何平也从不吝于批判各种问题,是少有的敢于说真话的人,电影圈内人称“何爷”。

何平在片场

“过了50岁不说一句假话。”

何平的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去年夏天为电影《隐入尘烟》发声,“可喜可贺,从文艺片个案探究观众审美需求。都说是好电影,但得不到好的排片,好的回报,好电影就会越来越少”。

他有影界侠客之称,对社会及影视界的不良现象,总是仗义执言,当然他不想被外界塑造成一种“老愤青”的形象。

公众对何平假想的崇拜、莫名的同情、虚与委蛇的尊敬,他统统不需要。

晃晃荡荡几十年,何平也老了,他的西部叙事滋养了很多第六代导演,前尘往事成云烟,他从不寂寞。

直率。天真。执着。

何平的所有个性都存在了记忆里,一个用电影镜头讲故事的人,也成为了故事的主角与传说,他是中国电影江湖的侠客。

2023年1月10日,何平在凌晨突发心肌梗塞,他没能熬过这个寒冬,没能等到春节与家人围坐,在年夜饭上吃一顿饺子。

65岁正是一名导演的黄金时间,他匆忙而去,留给大家无限的怀念。

贾樟柯、王小帅不禁回忆起与何平的过往点滴。

由左到右:何平、贾樟柯、王小帅

张译进行了悼念,宁静也感恩于何平导演的知遇之情,“炮打双灯,知遇之恩,三生有幸,何导一路走好”。

作家麦家感到遗憾,何平原本要改编他写的《解密》。之前麦家表示“如果该片的导演不是何平,合同立即作废”。

没有缘分。

张艺谋回忆,八十年代的西影招待所、北影招待所,一群年轻人中的何平,通宵达旦高谈阔论,永远一副激扬青春的模样。

赤诚与反叛是硬币的两面,在何平六十多年的人生中,它们出自一源。

如果电影圈是个江湖,那何平便是侠肝义胆,又拂袖离去的刀客。当生命走向终结,有些东西却永远不会失去。


THE END
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