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资讯 / 别夸她贤妻良母,谢谢
要说最适合冬天看的下饭剧,非美食剧莫属。
以吃为主题的剧不少,但没见过这样的。
全剧共10集,每集才15分钟。
说是拍美食,它的菜式都很家常,远不如美食纪录片丰盛。
来源|弯弯字幕组,下同
拍人,出场人物也屈指可数。
就是这样一部极简的日剧,却让我觉得像捡到宝一样惊喜。
讲的啥?
剧名即主题——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这部高分日剧,连故事都极为简单。
简单到,只讲“吃”这件事。
先来介绍一下两位主人公。
由纪和春日,是住在同一栋公寓的两位独居女性。
一个爱做饭,总吃不完;
一个爱吃饭,又总不够吃。
由纪每天雷打不动地倒腾各种菜式,带饭上班。
自己做饭是可以释放热情,但还不能完全使她满足,因为她始终认为——
就像没有观众,艺术就不复存在一样
做饭也是,没有吃这个动作就不成立
由纪的满足感在于可以大展身手做很多很多美食,让吃的人夸一句好吃。
因此,她一直想尝试做大份量的菜。
奈何自己饭量小,家人好友又不在身边。
爱做饭的由纪缺的,是一个胃口好,能捧场的饭搭子。
而她的邻居春日,刚好就是不二人选。
不仅饭量大,还吃得香。
一大份叠成小山的蛋包饭,她一个人就能光盘见底。
爱吃的春日最苦恼的是参加工作聚餐,每次都吃得不尽兴。
每道菜分到碗里都不够塞牙缝,回家还得给自己加餐。
当爱做饭的由纪遇上爱吃的春日,一拍即合。
饮食习惯全然不同的俩人,成为完美互补的饭搭子,开启因“吃”结缘的饭桌社交模式。
从渐渐摸清彼此的口味。
到不同饮食习惯的碰撞。
就说吃煎饺,由纪喜欢配点小酒。
碳水爱好者春日,却有吃饺子配米饭的奇特习惯。
饮食习惯不同又如何?
正好是一次尝试和交流的机会。
就像由纪试着配米饭,春日也学着配酒。
交换了喜好,解锁了新吃法。
很平淡,也很真实。
这也是日剧最擅长的地方,以小见大。
能15分钟说完就绝不注水到1小时,短瞬又余韵悠长。
吃饭这么稀松平常的事,却能成为两位女性友谊的开始。
而且,看下去才知道。
一段饭桌友谊,可不只是分享美食那么简单。
“吃”这件事,贯穿整部剧。
但重点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人因为吃这件事,产生的情感连接。
由纪和春日搭伙吃饭的过程,映照的是女性之间的相处:
细腻,包容,熨帖人心。
突然得知对方要来做客,暖气立马安排。
就算经历不同,也能出于同一性别的共同困境而彼此理解,互相照顾。
有一回,由纪痛经在家,卫生巾和药都用完了,便取消了跟春日的饭约。
没想到过了一会,春日就带着卫生巾和止痛药赶过来,还特意备多了点夜用,甚至补铁的饮料都有。
这真是女生才懂的贴心服务。
尽管春日自己没有痛经体验,却因为朋友深受痛经折磨而变成痛经专家,甚至比由纪本人还上心,用科学的建议引起对方重视。
女性之间的互助,不只是身体上的体贴照顾,更是心理上的。
当由纪觉得麻烦到对方而开始自省时:“我不能老把难受挂在嘴边,要像你一样坚强才行”。
没想到春日这样回答:
“虽然我们都是女性,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虽然我不是你,但我知道你难受,不必逞强,也不必和我一样。
这部剧的细腻之处就在于此:
它不止讲女性互助,也在讲女性共感。
后者更强调,女性由于共同的性别处境,更能从心理层面上代入、理解对方。
比起男性如隔靴搔痒的呵护,女性更能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慰。
也因此,当春日敞开心扉,开始讲述自己缺吃少喝的童年经历时,另一头的由纪早已听得泪流满面。
既是心疼春日,也感动于自己被对方如此信任。
由纪的敏感,不是向内的自艾自怜,而是向外的,对他人情绪的高敏感。
春日之所以饭量大,除了本身喜欢吃,更是因为她从小受到不公平待遇后的报复性饮食。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只有父亲和弟弟能大鱼大肉,自己却因为是女孩,吃得少干得多,常常得半夜偷偷起来觅食。
吃不饱,是她童年生活的常态。
由纪和春日看似只是在搭伙吃饭,实际也是一场心理上的互助。
一顿饭,填饱了胃,更填充了精神上的缺口。
春日把由纪做的饭都吃光,为喜欢做饭的由纪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而在春日看来,自己“喜欢大吃大喝”这一点被由纪接纳了,也变得比以前更快乐。
喜欢吃饭和喜欢做饭,都是人性最本能的喜好,和对美食的纯粹热情。
在这里,更是女孩子之间彼此互补、互相治愈的特性。
后来呢?
两人都被对方的热情感染,进而踏出了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春日不再盲目执着于吃饱,开始对美食产生兴趣,尝试做菜,主动提议做南瓜布丁。
女性帮助女性,不是一句口号。
往往是因为女性更懂女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同频共振的力量。
真正感同身受,才能心照不宣。
不需要多悲壮的情节、多宏大的叙事,对女性来说,这些习以为常的相处细节,更引人共鸣。
到这,这部剧刻画因“吃”结缘的女性相处日常,已足够巧妙。
但它不是闭眼描绘岁月静好。
它还敏感地揭开了女性在“吃”这件事上不易被察觉的隐痛。
乍一看都是芝麻绿豆的问题,可世俗眼光就是会给当事人造成不适。
比如,饭量大就给春日招致了不少尴尬。
和由纪第一次见面,春日提着几袋炸鸡,就被由纪误会她在家里开派对,不料那只是她一人份的晚餐。
尽管没有恶意,但也伤人于无形。
又如,饮食习惯被指手画脚。
因为饭量大,春日经常点三份饺子和大份米饭。
明明是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喜好点餐,却莫名其妙被爱说教的路人长辈“教训”——
饺子不应该配米饭,还是得配啤酒
通常不会一口气就点三人份的
饮食习惯不同,是可以分享交流。
但每个人的口味不尽相同,饭量大小也因人而异,女性饭量大、口味小众,怎么就成了一件被吐槽批判的事情?
说白了,都是刻板印象使然。
在传统观念里,女性的饭量与道德捆绑,吃得少的女性被认为是优雅的、懂得克制的、不放纵欲望的“好女孩”。
饭量大则相反,被认为与男性相仿,女性气息淡薄。
当吃饭从人类本能变成群体规训的一环,就脱离了饱腹和品尝的自身需求,而成了外界衡量女性是否符合标准形象的标尺,刻板印象也由此而生。
食量成为女性的困扰。
做饭技能也成为女性的困扰。
尽管由纪只是单纯喜欢做饭,却常被夸“贤妻良母”。
看到由纪自带便当,男同事便对着另一位女同事夸她——
你得多跟野本小姐学学
野本小姐以后绝对是个好妈妈呢
类似的恭维话术,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夸人者往往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夸得对。
殊不知,它同样膈应人,或者说更加膈应人。
因为把爱做饭和“贤妻良母”联系起来,透着的是一股酸腐的父权凝视。
做饭本是一项爱好而已,和喜欢种花、弹琴没区别。
可在很多人眼里,却视它为服务于男性或家庭的一项技能。
而做饭者,则成了纯粹的工具人。
一旦将做饭和责任捆绑,再爱做饭的人,碰上对方理所当然的态度也无异于一盆兜头冷水,瞬间浇灭所有热情。
更典型的,还有女性外出就餐经常遇到的“粉红税式”待遇。
有一回,春日跟邻桌一位男性顾客点了同样的套餐,但因为春日是女性,老板就自作主张给她的米饭减量。
这不就是一些食堂打饭人员“见女手抖”,自动减量的操作?
当老板被春日质问时,他笑着回答,坦然的语气中还带点邀功的意思。
事后老板对此的反应也很值得玩味。
愧疚中还带点无辜,将它解释为“弄巧成拙”。
言下之意,我料想你要克制饮食保持身材,所以好心帮你减量。
这种“无辜”的善意背后,不还是对女性应该白幼瘦的刻板印象在作祟吗?
无意的冒犯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真正靠“粉红税”获利的商家。
有的产品,在吃上做了性别分类。
同样价格和同样口味,“爸爸牛排”份量却比“妈妈牛排”大。
来源|微博@澎湃新闻
还有的产品,美其名曰“更适合女性”,却在强调“操作简单”这种宣传语中暗含对女性驾驶技术的歧视意味。
这些针对女性的消费陷阱看似贴心,实则也是一种隐含的性别暴力。
几千年的父权文化使然,这样的场景依然“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普遍并不意味着正确,存在也不意味着合理。
我们都会反对明显错误的偏见。
但对于根深蒂固、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偏见,总是很难反击。
就和那位男同事和老板一样,看似好意的恭维与体贴,却是一种暗暗去敏化的冒犯。
敏感是我们特有的武器。
保持敏感。
觉得不适就要说破。
喜欢做饭,只是单纯享受,只是爱好;
饭量大,也只是饭量大而已。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一拍即合不仅仅是因为吃。
还因为这张饭桌上的两端,永远平视对方。
金世佳主演电影《最好的相遇》:治愈之旅,爱的真谛!
2109 电影资讯 2025-01-11汪小菲凌晨喊话大S各自安好 目前该博文已被删除
1578 娱乐新闻 2025-01-11一定要保护好张译
1569 娱乐新闻 2025-01-10《康斯坦丁2》宣布被砍!遭到烂片牵连,项目进展十分绝望
1559 电影资讯 2025-01-11经纪公司否认李到晛上半年入伍:具体日期还没定
1527 娱乐新闻 2025-01-09赵雅芝酒红色长裙亮相海南电影节 仪态雍容优雅万千
1474 娱乐新闻 2025-01-11郭晓婷回应站过车保罗 表示提议没被采纳是合理的
1473 娱乐新闻 2025-01-12《芭比》发布预告 真人芭比开启喜剧冒险经历
1471 电影资讯 2025-01-1161岁杨紫琼回马来西亚跨年,带法拉利总裁男友聚会,二人感情稳定
1469 娱乐新闻 2025-01-11emmm,这惨不忍睹的爱情
1443 娱乐新闻 2025-01-08官宣!张若昀66集古装大剧即将上映,预约热度赶超《庆余年2》
1443 电影资讯 2025-01-12韩国总统夫人抢老公风头又被喷!脸越来越假,失礼翻车争议多~
1427 娱乐新闻 2025-01-09“生不了孩子”的奔四女老师,出轨自己学生,结局太现实
1407 电影资讯 2025-01-10被爆料养干儿子侵犯名誉 蒋雯丽将"娱记"诉至法院
1373 娱乐新闻 2025-01-07